在云安区六都镇的凤楼村,有一座名为“魁岩”的岩石峰,这座岩石峰可是大有来头。那么,这座魁岩因何得名?魁岩又有怎样的来头呢?
据民国廿五年《东安县志》载:“魁岩在县东北三十里,岩甚峻峭,中有云窝,前有疏林曲沼。开县时,孝廉冯执中读书于此,石刻冯诗及都督陈璘诗犹存。”按照这个记载,就是在东安县开县之时(明万历五年),当地孝廉冯执中就在魁岩中读书,后来冯执中中举,因此他少年读书的岩穴就被冠以“魁岩”之名了,这就是魁岩的来历了。而冯执中其人,就是明代太子太保陈璘之婿,相传冯执中曾经任官山西,后来不幸卒于任上,他的夫人便携子到广西定居,所以至今凤楼村已无冯执中直系后裔。而魁岩,也以名人题刻多而著称,据文献记载,该岩自北宋时已有题刻,至民国为止,其中最著名的就莫过于陈璘、冯执中翁婿的留题了,另外亦有龙溪冯氏等人题刻。
魁岩是历代官员、文人墨客活动之处,而古人的留题,也为今人研究古东安县历史提供宝贵资料。愿未来,此地可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为传播云浮文化而作贡献!
在罗定市生江镇境内,有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泊,名曰“金银湖”,这个湖泊见证了罗定的发展史。那么,“金银湖”这个地名因何而来?金银湖又见证了罗定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其实,金银湖并非是自然湖泊,而是人工湖泊,是一个宏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开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金银湖如群山拱托的天地,水面近四千亩,四周山峦起伏,昔日的黄土荒山变成翠绿的花果山,湖水清绿,水面中有十二个大小岛屿,如银河星斗。金银湖的水主要来源于两条溪流,一溪呈金黄色,一溪呈银白色,二溪汇流于湖泊中,所以湖泊也得名“金银湖”。湖之北面,有石牛、天马、立良诸山环峙,其中石牛山还是历代著名的“泷州八景”之一,被誉为“石牛仙踪”,相传就是仙人对弈之地,正所谓“仙踪何处寻,问牛不语年年卧;玉局几时了,阅世方知日日新”。
另外,金银湖还见证了罗定水利工程的发展史,在罗定十年九旱的背景下,罗定人与天斗、与地斗,开辟了金银湖水利枢纽工程,还开辟了长岗坡渡槽水电建设工程,留下了老一辈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为罗定的水利问题作出了最优先的对策!
在云城区南盛镇境内,有一条名为“铁场”的村落,这也是一条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人文村落。那么,“铁场”这个地名是怎样来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说到铁场的地名,也许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这里与冶炼有关联,其实没错,铁场就是因为曾经是冶铁、炼铁的场所而得名的。据《云浮文物志》介绍,铁场的炼铁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末年,当时由南雄珠玑巷南迁到铁场棕树围、大田塝的成姓,为谋生就在当地开办炼铁炉,开启了铁场炼铁的历史,而当年成姓先祖炼铁的遗址,就在今天铁场村的阿婆洞(又称“阿婆髻”),迄今已有四百年历史。阿婆洞群山连绵,蕴藏铁矿,炉占地约有六百平米,遗址已全部平毁作水田,现只见田中凸起之处有烧过的红土,距离遗址越十米处有人工开凿的石岩,相传是以前的炼铁人炼铁时看熔炼火候所坐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们在铁场炼铁遗址处挖出一大块烧结铁遗物,该铁当时就被抬回到铁场庙咀村刘家祠堂门前,同年又被放入炉中熔炼,因此今天的铁场已不存在任何古代炼铁遗物。
这就是“铁场”一名的由来故事了,读来是不是颇感沧桑呢?一个地名就能蕴含一方水土的历史、文化、传奇,铁场村也不例外,而我们要认识的就是那段濒临断绝的往事。当然,铁场村的历史故事还远不止这些,其实铁场还是一个拥有古老而神秘文化的乡村,正等待我们前往探索、发现。
在云浮市下辖的云安区境内,有一个名为“高村”的小镇,其实“高村”只是民国时期才有的,在这之前,该镇名为“歌村”。那么,“歌村”这个地名是怎样来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其实,歌村的得名与岭南赫赫有名的歌仙刘三妹有关联。据《舆地纪胜》、《广东通志》、《粤中见闻》、《广东新语》、《肇庆府志》、《新兴县志》等历史文献记载,歌仙刘三妹是新兴县人,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十三、四岁即能通经史、晓音律,来往于两粤溪垌之间,教民唱歌、与民斗歌,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后与白鹤乡一青年双双登石化仙,被两粤百姓奉为歌仙。而如今的高村,相传就是当年刘三妹与民斗歌的遗迹,因而得名“歌村”了,在设镇之前,这里就是歌村墟。另外,云浮许多地方还保留有当年刘三妹的斗歌遗迹,比如郁南东坝刘三岩,据《东安县志》记载就是:“有刘三岩。岩内石田十数畦,水清不竭,又有盛盛麻石篚,沤麻石碗,相传歌仙刘三妹遗址。”
这就是“歌村”地名的由来故事了,是不是很具神话色彩呢?当然,历史上的刘三妹确有其人,这一点是不可否定的,而刘三妹那婉约的歌声,也曾飘荡于两粤地区的山间,留下了那一幕幕美丽的歌仙传奇。
在郁南县连滩镇的兰寨村,保留有一堵名为“瑶墙”的古墙,该墙不长,只有寥寥数百米,但它却是古百越文明的遗存。那么,“瑶墙”之名从何而来呢?它又有着怎样曲折的历史呢?
其实,兰寨瑶墙就是当年聚居罗旁山一带的百越族后人瑶族人所建的防水墙,因而得名“瑶墙”。罗旁瑶民,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历来有骆越、乌浒、獦獠、俚僚等称谓,于宋明时期进化为瑶族,相传是盘瓠王的子孙。元末明初,罗旁瑶民聚居于南江之岸的兰寨村,他们为了防洪水、防盗贼,就在兰寨周围建起了守卫村寨的高墙,墙由灰、泥、沙、黄糖浆混合而成,坚固无比,迄今已有七百年历史。明万历四年,广东总兵官张元勋率军征剿罗旁瑶民,原来聚居兰寨的瑶民亦悉数遁去,次年三罗建制,汉人入主兰寨,并开始大建房屋,而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瑶墙也在那时被严重毁坏,仅留下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一小截瑶墙。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瑶墙,曾是罗旁瑶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但终究没能抵挡住汉民族的金戈铁马,唯有目送兰寨瑶民远走他乡;而这堵瑶墙,却又成了今人研究古百越文明的重要实物,它是百越先民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在仙菊后山山塘之边,有一堵峻岭,是以前仙菊通向大坑冲、鸡汶榃、洚水等地的必由之路,名曰“皇军岭”。那么,皇军岭是因何得名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皇军岭的得名还有一个灵异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仙菊有一个曾武举,他通晓茅山法力,能够呼风唤雨,还能指使天兵天将为他劳动。一天,曾武举打算在仙菊后山处开一个山塘养鱼,于是他便开坛作法,请来了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来到仙菊后山处开挖山塘,曾武举指示他的儿媳每天到山上送饭,但都送到一块巨石前为止,然后赶快回家,不要逗留;一天,曾武举的儿媳照旧到山上送饭,她把饭放在巨石前,但她这天没有按规矩马上回家,因为她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好奇,决定要偷窥一下那些天兵天将到底长什么模样,结果她翻过巨石偷窥那些天兵天将,冒犯了仙容,随着一道白光冲天,天兵天将都消失了,曾武举的法被破了,山塘只开挖到曾武举预想的一半就停止了。不过,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山塘是曾武举请的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开挖的,于是就给山塘旁边传说的天兵天将吃饭、喝茶、休息的峻岭命名为“皇军岭”了。
这就是“皇军岭”一名的由来了,是不是很具灵异色彩呢?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仙菊后山的山塘和大片良田,都离不开仙菊先民勤劳的开拓。如今,皇军岭已人迹罕至,不再作为通往外界的必由之路使用,而曾武举的传说,却在当地世代流传。
在云城区思劳镇境内,有一座千年名山,名曰“龙迳山”,此山在历代县志、府志、通志、国志上均有记载。那么,这座龙迳山因何而得名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底蕴呢?
龙迳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古代的思劳属高要郡治域,南朝梁时,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高要也就成了陈霸先的发迹之地。而后,陈霸先讨灭侯景、代梁建陈,是为陈高祖。陈霸先晚年大渐时,命令下属在他去世后将他的衣冠奉至高要下葬,以示他不忘发迹故土之意,后来他去世,下属按照他的吩咐将他的衣冠埋葬于今思劳的龙迳山,就有了著名的陈霸先衣冠冢了。因为陈霸先衣冠的下葬之地为“龙潜之所”,所以后人就将这座山命名为“龙迳山”了,而龙迳山也因为这个原因在历代史册中都尤为著名,如清《东安县志》就记载:“南朝陈高祖墓,在思办都龙迳山。”另外,龙迳山还有“九迳山”、“狗迳山”、“苟径山”等诸多名称,如清《读史方舆纪要》就有记载:“新宅水,出罗定州东安县之苟径山,萦回曲折,北流注于新江。”不知为何。
这就是龙迳山的得名由来及历史底蕴,当然,龙迳山的底蕴可远不止这些,这座神秘的大山,还蕴含了诸多来自远古的文明,只在等待有缘人去发掘、弘扬。
在云浮市区九星岩下,有一个名为“竹园”的地方,虽然竹园无园,但是这个颇具历史底蕴的地名却被保留下来了,并衍生了后来的竹园幼儿园、竹园小学等以“竹园”冠名的建筑。那么,竹园因何而得名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往事呢?
其实,竹园的得名还与云浮一座古老的的教堂有关。清末民初,西方宗教天主教进入云浮,经新兴、腰古、思劳一直传播到九星岩山下,当时的传教士于民国初年在九星岩山下兴建了一座天主教教堂,将其命名为“竹园天主教教”,这就是“竹园”一名的由来了。以“竹”命名的教堂,并不说明这里周围都是茂林修竹,而体现了当时传教士寄托于此地的一种圣洁的精神,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强调,“竹园”的命名,也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的确,竹园教堂兴建以后,天主教在当地达到了鼎盛,当地许多善男信女皆转信耶稣,相信慈祥的天主能给人间带来和平与幸福。
过去的竹园教堂,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传教者,他就是马思魂神父,他主持竹园教堂期间,好事多为,乐于助人,并创办了竹园养老院,深得人心,不过他老人家早已安息主怀了。如今,竹园教堂已经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而“竹园”之名亦早已不限于这座教堂所有,而扩展成为一个地域名称,成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
在新兴县境内,有一个簕竹镇,这里以竹得名、因鸡闻名,是新兴县一个较为著名的乡镇。那么,簕竹镇因何而得名?这里又有什么独特的资源呢?
其实,簕竹镇是因为镇内簕竹众多而得名的,行走在乡间小道,随处可见簕竹茂林,竟成镇内一大风光。如此,说簕竹镇“以竹得名”,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那么,说簕竹镇“因鸡闻名”又是何解呢?原来,簕竹镇是云浮著名实业家温北英先生的故乡,今享誉全省的温氏集团当年就是从簕竹镇滥觞并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而温氏集团的最初起步点,就是由温北英先生亲创的簕竹鸡场,温氏集团就是由养鸡业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簕竹镇“因鸡闻名”,这是实至名归的。
簕竹古镇,人杰地灵,这里既是禅宗文化的传播基地,也是温氏文化的伊甸摇篮,所以它有得天独厚的资本成为新兴县名镇。愿在未来,簕竹镇更加稳定、迅速地发展,为推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而作贡献!
在云城城南,有一座巍峨雄峻的山峰,名曰“天马山”,该山是当地的一座名山。那么,这座天马山是怎样得名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天马山因形似天马腾空而得名,清《东安县志》记载:“天马山,在县城南五里许,高百余丈,连峰排涌,形如骏马腾骧。”立于天马山之巅,但见山势巍峨,如骏马昂首跃腾,所以“天马山”也由此而得名了。而天马山上,水资源充足,位于山顶处,就是著名的宝马矿泉水公司,现在畅销国内的宝马矿泉水,就是源自天马山的。
天马山得天独厚,资源充足,底蕴深厚,风光优异,诚然是城南一大砥柱。在此,我衷心希冀天马山在未来可以开辟为一处风景名胜,作为传播云浮文化的一个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旅游胜地。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