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舞”是内乡县分布较广、流行较早的民间舞蹈,但随着时代变化和娱乐形式多样化,现在能表演且较完整的只有马山口镇打磨岗村了。其主要道具一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面糊纸或布,或更精细的扎上绒线,从马腰部分为头尾两截,系在舞者腰上,舞起来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热情奔放,时而边歌边舞。
马山“竹马舞”的表演人数最多达十六人,最少三人,而五人表演的形式较为别致。
表演时,由两个举灯者,手举灯牌,各穿一身绿彩衣。首先在演出场所中固定位置,二灯牌相距约五米,红马、白马脖子上各挂八个铜铃,骑红马者穿一身红衣,骑白马者穿一身白衣。红、白马各随打击乐节奏分别绕牌子走“8字”形。赶脚者任意跟在一匹马的后边扬鞭催马。这时,红、白马先来回绕牌子灯欢奔转,然后,疾驰奔跑、跳跃至两马相遇,互相亲昵,尔后又互相撕咬,赶脚者鞭打两马分开,红马急奔,白马开始卧地不起,赶脚者鞭抽白马,惹恼白马又踢又咬,使舞蹈情绪达到高潮。
俄尔,两马正常行走,赶脚者站在两马中间,轻松握鞭,随打击乐边舞边唱:“下来场子作个揖呀,众位先生你呀别挤呀,挤住竹马不哇要紧哪,挤住姑娘恁不呀依呀”。还有唱段:“锣鼓一敲那个颤索呀索呀哈哈,听我唱个十字歌呀哎,一字那个一横一呀道河呀,一元复始都把春节过。二字两横平行着,两家爱好都求喜事多,三字三横平行着,三元及弟在朝阁,四字好像个四字座,四季发财元宝多。五字弯腰盘盘坐,五谷丰登粮食多,一点一横两眼儿瞪,(白)是个六字,六畜兴旺满山坡,一横一竖弯个勾,(白)是个七字,七巧灵活喜心窝,一撇一捺(白)是个八字,八仙庆寿能活一百多,一撇一横竖弯勾,(白)是个九字,九唱富贵喜事多,一横一竖(白)是个十字,十全十美好的没啥说。顺唱十字歌,倒唱十字歌,顺唱十字歌还好唱,倒唱十字实在不好学……”
正月十五玩竹马,约在公元三世纪就有。节日热闹非凡,一般是从正月十五夜开始到正月十七夜止。演唱者唱词有固定的,也有信手拈来的,现场发挥与观众交流,妙趣横生,大都是在“打狮子”、“玩旱船”之后才大显神通。表演时,骑马者热情奔放,赶脚者轻松灵活,滑稽而不下流。十六人的表演雄壮、热烈,红、白、黑马各一排,随唱词变换队形,有快、中、慢步。每马八个铃,十六人齐奔起来,队伍、铃声雄壮非常,一派威武气象。
“竹马舞”演出没有管弦乐,只有打击乐伴奏,过门全用打击乐铺垫,唱时打击乐击节奏,很有原始、喧闹、雄壮气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
2008年3月,“竹马舞”被南阳市政府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