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村景区位于新郑龙湖镇,海拔在312米左右,属于丘陵地带,其泰水河环绕而流,沟壑间水潭溪瀑穿过,流水潺潺,更增添了景区的灵性,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美丽景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泰山村适宜林木生长,这里生长着上千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更是有几株千年古槐一直生长着。
郭亮村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距离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海拔1700米的高高悬崖上,有一个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依山顺势地座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郭亮。
这里拥有独特的山势,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洞奇瀑美,潭深溪长。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
在焦作有一座村庄叫陈家沟村,陈家沟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太极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太极拳的文化圣地,有令人敬仰的太极拳祖祠,有享誉国内外的陈家沟武术馆,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杨露禅学拳处,更有气势恢宏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村内主街东西两座牌楼之间为太极拳祖祠。太极拳祖祠主要由山门、东西碑廊、拳谱堂、东西配殿、祖师堂组成,是纪念太极拳宗师陈王廷和历代太极拳大师的武林圣地。
在禹州市有一座古镇叫神垕古镇,它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2014年 神垕镇成功入选"河南十佳美丽乡村",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迄今为止,它依旧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
罗姐寨地处太行山西南太行的北段,太行山的红岩绝壁之上,有北窑、南窑、桃花沟、上峰邱五个自然村组成,均分布在海拔1100米的红崖绝壁之上。
这里沟壑纵横,林木丛生,山清水秀,有中草药千余种,鸟兽百余种,以及20余种的太行土特产,遍地的中草药和野果可采可摘,独特的地貌奇峰可攀可玩。
重渡沟村有着"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之美誉,因东汉光武帝刘秀二渡伊水至此,摆脱王莽追杀并成就帝业而得御赐之名。
重渡沟的景区有三绝。一绝是水,上百个泉眼数百股泉水汇成了兰溪清流。二绝是竹,铺天盖地的万亩竹林形成一座天然画廊。三绝是农家宾馆,富有山情风味分布于竹海清流之中。
孟津北邙岭上,北魏孝文帝长陵旁,保存着一片三百多年的清朝建筑村落,青砖、灰瓦、石板路,这就是卫坡村。村子沿一条东西古街展开,规制相仿的16座建于清代的庭院,围绕着两百米老街聚集,街南7座七进院,街北9座五进院。
经近百年的扩建,形成了集祠堂、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于一体的建筑群落。村内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
巩义市民权村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红顶白墙的山区民居,别具风情。
拥有优雅静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成为民权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
在漯河有一座村庄叫南街村。南街村以发展模式、教育理念、分配办法、生活方式及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伟大实践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独特的红色人文景观,为河南省著名的红色景观区。
临街墙壁上大红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主干道颍松路灯柱上的名人名言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幸福长廊两侧的革命历史图片展,成了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阵线。
西河古村落位于新县周河乡西河村西河大湾,地处河南和湖北的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东西长40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60亩,共有房屋150余间。
这个拥有88户、388个村民的村庄形成于明末。西河张氏,就地取材,利用土砖、石砖建造住所,这些极具特色的民居虽几经翻建,但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古色古香的味道。
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张氏宗祠,大门上侧和左右两侧有民间砖雕。上侧为三星百寿图,左侧是诸葛亮空城计,右侧是辕门斩子和穆桂英挂帅砖雕。
2013年12月,西河大湾村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在全国,获得这一荣耀的村庄只有11个。
在信阳市平桥区有一座村庄叫郝堂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狗头门楼、清水墙,用木头垛起的柴扉,彰显豫南山乡民居的风格。依水的小桥,桥下流水潺潺;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环绕,被外界称为"画家画出来的村庄"。
2013年,郝堂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
小店河村,占地面积约五万平方米。环境优雅,依山傍水,翠柏环绕,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还存有清代民居建筑群。小店河环境幽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更具特色,从远处看像一巨龟,头指沧河,如"神龟探水"。整个村寨都建在龟背上,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龟背宝地。
这个村寨坐西向东,纵贯南北,现存寨墙、寨门、十座院落、二十三进四合院、八十六座房屋。其房屋建筑呈梯形,建筑风格采用明清流行的硬山式建筑。
西寨村位于郏县东北13公里处,自古为中原腹地,商业发达,商贾云集。西寨村大街是冢头的一个招牌,冢头镇素有"小上海之称",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名镇。2000多年积淀的精华,都在西寨村这条街上体现出来。
在这条仅仅数百米长的街道上,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随处可见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三门峡市有一座村庄叫北营村,地下的地坑院落则显得十分静谧。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环视院落,烟熏火燎,质朴自然。
吴垭石头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岖乡画眉铺村境内,始建于清乾隆八年,距今已有近300余年历史。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民俗独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
吴垭村古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头建筑群93座,现存房屋200余间,传统建筑80%以上保存完好,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仅此一家。
2013年这里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财政部联合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这里青石筑屋,风格质朴,古味静呈,布局俨然,民风淳朴。身处此间,凡俗顿消,仿佛置身于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村中随处可见油坊、石坊、石磨、石碾、石臼等传统生产事物。村民家中多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生活用具。
它被列为"全国传统古村落",曾获得河南省首期"水美乡村"称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它的特色,它就是纣王殿村!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村内随处可见的高青瓦石屋一栋挨一栋,错落有致,浓浓的朝歌遗风犹存。
它雄踞着淇县最高峰三县垴,登高俯望,藏在群山怀抱的纣王殿村如诗如画。三千年前纣王在此屯兵,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跟纣王有关,故名纣王殿。
2013年该村被审批为全省第三批"旅游特色村"。它隐匿在太行山深处,距新乡市区60余公里,村内现有农户100多家,有村民500余口人,民风淳朴。
该村错落分布,自然风景原始生态,没有开发,景色不比景区差。韩口村-南盘-王莽岭-滴水寨-韩口村环线穿越,是经典的爬山路线,河南山西的进进出出,山石密布,小有强度。
临沣寨因红石而得名,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墙上有城垛800个。
临沣寨为一洼地型古村落,周围千亩芦苇、百亩竹园。杨柳河、北汝河绕寨而过,终年绿水长流。
单拐村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村内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等。
村内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群,是豫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民居建筑群。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