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影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自金代到清初(1123—1735,金大定元年—清雍正十三年)六百多年间,乐亭影逐渐发展成熟。外地人把乐亭话叫“呔”话,因此人们又把乐亭影叫做“老呔影”,乐亭影影人和场景是用驴皮刻制的,人们又叫它“驴皮影”。乐亭皮影唱白以乐亭话为标准,虽有地域关系,但有成就的艺人都说一口纯正的乐亭话。
清代初期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京,得到朝廷的确认,清中晚期至民国初,乐亭影戏风靡盛行,班社蜂起争奇斗艳,代表性的班社有:杨寡妇班、庆丰堂班、崔家大小班等五十余个。
乐亭影的唱腔源于境内的民歌、民谣、俚曲、等乡土韵唱,分为平调、花调、凄凉调和还阳调。基本板式有大板(4/4)、二板(2/4)、三性板(1/4);角色分为生、小(旦)、大(净)、髯(末)、花生(丑)等。影人造型美丽秀俊,雕镌精细,讲究求细求工,忠良者雕以正貌,奸邪者雕以丑形,视觉效果十分完美,给人以绚丽多姿,舒展流畅的享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昆仑、胜利、百代、荣立、宝利等唱片公司灌制发行了大量的乐亭影唱片,使乐亭影戏风靡全国。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乐亭县境内知名的影班达八十多个,还有些乡民组织起来的业余影班,农闲唱影,农忙务农,自娱自乐,极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对乐亭县民风民俗的改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从清末到“七·七”事变这段时间里,虽有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民族处于危亡的境地,英勇的乐亭人民却在刀兵烽火的间隙中,继承先贤的遗志继续灌溉培育着这枝民间艺术之花,使其源远流长。特别是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乐亭皮影戏进行了大力扶植,先后组建了专业、业余团社,使其以崭新面貌演出。乐亭县皮影团的前身是齐怀影社,经逐步壮大,形成了专业皮影剧团。
乐亭皮影是照本宣科的戏曲,文学剧本分单出和连台本。主要曲目有:《青云剑》、《绿珠坠楼》、《五锋会》、《洞庭湖》、《小西唐》、《白蛇传》、《秦英征西》、《三打白骨精》、《火焰山》、《放鸟劝学》、《人参姑娘》、《盘丝洞》等。杰出的艺人有王华、韩增、苗幼芝、齐怀、孙品卿等老一辈艺人和刘作信、邱连贺、孟令华、高焕才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下卓有艺术成就的演职员。
乐亭皮影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技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革命先驱李大钊于1919年编写了《安重根刺伊滕博文》的乐亭皮影剧本,把这段历史事件通过皮影戏详细、浅明、生动、有力地介绍给故乡人民,使乡亲们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1963年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邀请乐亭县皮影剧团赴京演出,受到了当时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同志,中国文史馆馆长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等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誉,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87年全国部分省市皮影大赛,乐亭县皮影剧 团演出的剧目《洞庭湖》获二等奖,1989年河北省皮影木偶大赛中乐亭县皮影剧团演出的剧目《白蛇传》获二等奖,2004年河北省汇演中乐亭皮影《创业情》获得一等奖,2005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中,乐亭县皮影剧团演出的新编剧目《三打白骨精》获得了五项大奖。
1987年先后有法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乐亭考查研究乐亭皮影,对乐亭皮影艺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单位来乐亭录制节目并播放,乐亭皮影团并受到了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国的邀请。
1991年,乐亭人石玉琢撰写了《乐亭影戏音乐概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被列为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丛书,部分音乐院校选为教材。乐亭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和中国皮影之乡。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