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艺苑之秀(河洛大鼓)

藕花处2024-01-09

河南艺苑之秀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是河南汉族地方曲种之一,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河洛大鼓的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知名的艺人有段雁、胡南方、李禄、张天倍、程文和、段界平、王小岳等。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艺苑之秀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的来源

据洛阳地方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过程和初创时间为:清末以前,洛阳城乡流传较广的曲艺形式称"琴书"。约在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较集中的段湾村,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并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 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河洛大鼓"的名称是在1952年才正式命名的。

河南艺苑之秀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

河洛大鼓演唱方式简单,不用舞台灯光,更不需化妆,一桌一椅而已,有自拉自唱的,有一人演唱一人或数人伴奏的。伴奏乐器以专用的说书坠胡为主,兼配二胡、三弦、秦琴、小提琴等。演唱工具有小书鼓、钢板、醒木等,这些工具既能击节,烘托气氛,也可做道具。小小鼓槌,写文为笔,论武为枪,催马扬鞭,荡舟成浆,钢板钝而无锋,做刀剑而似有刃,做镜则如有影。说书桌一席之地,可驰骋千军万马,说书人一张利口;可描述万千风流,每当夜晚降临,书场客满,虽没有锦幕低垂,景色变幻,而说书人舌绽莲花,以一当十,虚中求实,钢板,鼓点伴随着悠扬的坠胡伴奏,演述今古,叙事状物,言情缕心,传真描神,别有韵致。

河南艺苑之秀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曾经的繁荣

解放后,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更使河洛大鼓焕然一新。从形式到内容又注入了新鲜血液,由过去专供消遣解闷的艺术发展成为歌颂新生事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不可缺少的艺术工具。文革前后,因电影、戏剧等形式单一。电视尚未普及,河洛大鼓这种艺术形式却如鱼得水,发展得红红火火,其演员众多,名家辈出,红透了洛阳,风靡了豫西,跨越了黄河两岸。同时,由于地域和师传的关系,不同的河洛大鼓艺人各自有不同的演唱风格,如朵朵鲜花,点缀着地方文艺的百花坛。

河南艺苑之秀 河洛大鼓

然而,同京东大鼓一样,河洛大鼓这个粗犷、纯朴,带有浓郁的乡土风味的地方艺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曾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昔日风韵已经不存。

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艺人。第二代传人有“说书状元”之称的张天倍,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第三代传人程文和,享誉豫西,并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首届曲代会,一曲《赵云截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第四代传人段介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艺团团长王小岳等,都曾独树一帜,闻名遐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洛阳曲艺跌入低谷,许多市、县取消了曲艺团队,曲艺演员大多改行或流入民间,自生自灭。近些年来,一些知名老艺人相继过世,后继乏人,这一在洛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品种濒临消亡,急待抢救和保护。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