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庙原址在海游街道悬渚村东山庙前田塍间,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1981年,迁至悬渚大坎头。姑婆庙坐东北朝西南,正殿三间,两厢庑房若干。庙内供奉姑婆金身,旁依金童玉女,栩栩如生。姑婆庙香火盛隆,每年二月初二为姑婆诞辰,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姑婆系元朝末年悬渚大房四世裔孙俞子仁女儿,自幼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配给其表兄为妻。表兄吴岙人吴开先,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仪容美姿,犹如玉人,时人称赞他为“璧人”。十八岁时由弟子生员(秀才)经乡试考中举人,得第一名高中解元,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有一天,吴开先到悬渚拜访娘舅,俞子仁想外甥少年得志,前途无量,恐开先仕途坦坦,豪宅不愁,美女如云。便要他与表妹早日完婚。吴解元暗想表妹其貌不扬,大脚,又不识字,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便推托说未经父母之命,自己不能作主,力辞不允。转日清晨匆匆辞别娘舅,回到吴岙。
天有不测风云,风华正茂年仅二十二岁的吴解元因病而亡。远在悬渚的表妹听到噩耗后,悲痛难忍,终日以泪洗面。此后,给表妹提亲的人络绎不断,每次都被她婉言相拒,姑婆虽未能与吴解元结为秦晋之好,却自誓不再婚嫁,决心从一而终,在家服侍父母。她矢志守节的决心令人可敬可叹,族人都尊称她为“姑婆”。
父母亡故后,姑婆毅然决然地把家安在悬渚西侧山岭上的路廊里,终日织苎纺线,种苎织网,艰难度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为行人烧水泡茶。说起来也奇怪,这岭上有一洼细泉,清澈见底,其底部凹陷,形如织苎用水的小槽。泉水不多不少,只能供她每天织苎和烧茶用水。
姑婆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却把时久日长积攒下来的辛苦钱用来造岭铺路。她出钱叫族人将悬渚村至岭脚陈村的山岭截弯取直,削坡填坑,拓宽路基,弹上石子,将高低不平,泥泞难走的山路改造为坚实的石子路,便利了往来的行人。人们为感谢姑婆的恩德,将这条山岭叫作“苎槽岭”。
光阴荏苒,姑婆已到了古稀之年。临终前,她连续三个月滴水不饮,粒米不进,颜面带着笑容,平静而逝,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悬渚东山庙前田塍间。
传说,村民放牧牛羊,时常蹂躏姑婆坟墓,姑婆每每显灵给予示警。乾隆年间(1711~1799年),姑婆托梦给同房叔伯,说自己坟穴被牛羊践踏,阴宅不得安宁。人们为了怀念姑婆积德修行济众,在墓旁建了一座庙,还塑了她的金像,以青衣裹身,庙门上方赫然醒目地写着“姑婆庙”三字。凡有求子、问疾、求籤者无不应验,祈祷者接踵而至,香火日益旺盛。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