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县志》有这么一段话:“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这赞誉之词,形容的是位于宝鸡市区北坡陵塬山腰上的金台观。金台观始建于宋朝末年,在元末明初形成规模,是一处既具有黄土高原气息,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窑洞式道观古建筑群。元末明初,一代高道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22年,金台观是张三丰的第一道场。
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是元、明之际集道学、武学等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对于张三丰的籍贯,很多人认为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省彰武西南)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宝鸡本地人,张三丰还曾自称是张天师的后人。
张三丰生来便与众不同,《明外史》本传形容他“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他身材高大魁梧,双目又黑又圆,还长了一双很大的招风耳,满嘴的胡须很长而且坚硬如戟,道风仙骨,气宇不凡,令见过他的人都十分敬畏。18岁那年,张三丰走出家门,四方游历。曾做过两年的中山博陵(今河北定县)县令,因难以忍受官场约束,便挂印辞职。20多岁时,他把家中财物分给乡人,然后束装,携带两名家童飘然远游。
元朝末年,游历了三十年的张三丰路过陕西宝鸡,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苍松翠柏间小径蜿蜒,深邃清幽,心中十分惬意,便决定在山中的金台观居住下来。据传,金台观的三孔炼功洞,还有石碑,都是张三丰习武练功时用过的。有一天,他站在金台观旁,凭栏向南眺望,看见鸡峰山巍峻挺拔,三座高峰直插云霄,秀丽苍润,十分可人。这时,有人问他尊姓大名,他就随手指着渭河对岸的鸡峰山三峰,说自己号“三峰”,于是,人们便称他为“三峰居士”(特指对面三个山峰)。后来,他又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乃定。
张三丰定居金台观后,结庐构殿,吟诗作赋,挥毫写书,练功种地,修行传道,行医救生,广布善事,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拥戴,也扩大了金台观的影响。为此,在宝鸡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他的传奇故事。大家口中的张三丰,就像一位仙人,时隐时现,飘忽不定,行踪莫测。金台观因张三丰而出名,成为张三丰的祖庙,张三丰也因此成为金台观的正神。在张三丰云游过的其他各地(如武当、龙门等)的道观遗址中,他都处于偏位,只有金台观主奉张三丰,这种现象在全国仅此一处。这是宝鸡金台观最大的地方特色。
相传在宝鸡西35里坊塘铺北,有一座险峰,人称“西武当”,又叫“佛岩”,张三丰曾在这里宣讲道经,传授武功。又据《陕西通志》载:“永乐间,三丰遇青少年时期的生员张恪于周公庙(岐山县)朝阳洞。”张恪是1414年的明朝解元,可见此时张三丰在宝鸡。
传说在一个严寒的冬日,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户外罕有人迹。有个樵夫因家中没有柴火烧炕,就硬着头皮出了门,去山上砍柴。走到半路上,他听见断断续续的轰响,循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衣着破烂、邋里邋遢的老道士正躺在雪地上呼呼大睡,鼾声响如雷鸣。樵夫十分惊讶,连忙跑到跟前,又推又摇,却叫不醒他。仔细一看,只见老道士面色红润,呼吸均匀,浑身热气蒸腾,睡在雪地上就像常人睡在自己家炕上一样自在,不由得惊叹道:“天下竟然有如此高人!”仔细一瞧,原来是在金台观修道的张三丰。
张三丰遍游大江南北,往来于名山古刹,结交各类江湖人物,研习拳术,讲究丹法,被人称作“活神仙”。他的几度“死而复生”,更是给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神秘色彩。张三丰的名望越传越高,他的那些“特异功能”被明朝皇帝所艳羡。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张三丰居住在宝鸡金台观,就马上派人赴宝鸡山中寻觅,张三丰避而不见。即使是朱元璋为清理和整顿道教而想请张三丰任道司之职时,他仍然避而不仕。明成祖朱棣也派宝鸡医官苏钦等人遍访名山,十年而不遇。据说张三丰以诗词托孙碧云转奏皇帝,表明自己隐逸修道不喜热闹的心迹。明代数位皇帝先后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名号。
张三丰的确有一些世人所不及的异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特异功能。按照《明史》和《大岳太和山志》等书所载,他大约有过目不忘(超常记忆)、数月不食(辟谷绝粒)、穿山走石、日行千里等特异功能。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也不管是阴晴还是雨雪,他都头戴斗笠,穿一件破旧的短布衣,手持竹杖,“浩浩自如”地行走着,一副悠然闲适的样子。由于他不修边幅,又疯又癫,人们便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张邋遢”,又叫“邋遢仙人”。
据传,张三丰得道后曾在宝鸡多次显道,当地百姓有求必应,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神异传说。至今逢每年三月初三、十月初十金台观庙会,前来敬神求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缭绕,香火旺盛。客观而言,张三丰在金台观修炼长达22年之久,所以,宝鸡也应该是太极拳的发祥地之一。
张三丰究竟是人还是神?谷培生先生总结说:张三丰是人,他是著名道学家,《明史》中有他的传记;张三丰又是神,他生前英名远播,死后被当作神一样来祭祀。他之所以能够从人升为神,自有他超人之处,即品德超凡脱俗,才能绝世绝伦。他德高,既性素恬淡、无仕宦情,又乐善好施,普度众生;他才高,既敏而好学、学贯于专,又学识渊博、开拓创新。(摄影:海鹰)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