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邵阳生活习俗

润杰2024-03-13

邵阳生活习俗

一、服饰

晚清民国时期,境内人民的服装,城乡男子一般穿对襟短衣,布扣为结,外系腰带,夏天擦汗,冬天紧身御寒,俗谓“饭少加碗菜,衣少加根带”。有些人冬天穿长袍,右边开襟,布扣为结。富有家庭穿皮袍,上罩马褂;或穿西装、外套(大衣)。妇女胸襟短衣,右胸侧开襟,布扣为结,富家妇女及城镇女子,多穿旗袍、系裙。裤子式样男女无别,均为敞口大腰裤,不开门襟。裤头折迭腹前,以布带、纱带系于腰间。农民衣服多用家机布缝制,一般用黄栀子、草灰等自染,讲究一点的送染坊。为了耐穿耐磨,多在洗涤后用米汤浆好,新穿时硬如纸片,索索有声。

五·四运动以后,青年学生男的穿学生装、青年装、中山装;女的热天系短裙,冬天着短衣长裤。新宁等地,许多成人晚上裸裎而睡,怕磨损衣裤,冬天睡竹席时,亦习此为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式布扣开襟衣减少,男的多着中山装,女的列宁装,颜色以青、蓝、灰、黄为主。文化大革命中,盛行解放装。80年代起,羊毛衫、羽绒衣、太空衣、皮夹克、西装、长短呢大衣、百褶裙、喇叭裤、牛仔裤、健美服等普遍流行。即使是边远山区,衣着保暖护体的问题也都基本解决。

清代,男子留辫,女子蓄满头长发,织单辫或双辫。婚后挽发髻,插簪。辛亥革命后,男子剪辫,留齐耳长发。随后,城镇男子留分头(俗称西式头)或蓄平头;农家男子多剃光头,妇女多剪短发。80年代起,中、老年男子多留平头,青年喜留大背头;少女多留披肩秀发,中、青年女子则烫成名目繁多的时髦发型。

明代吴童《客寓邵陵》诗云:南楚雄边百粤亲,山川无异土风淳。踏歌樵妇黄茅髻,负戴征人白葛巾。

描述了其时邵阳人的首饰,男的为素色葛布头巾,妇女挽发插髻。清代至民国,少数富家男子佩戴金戒指、玉手镯。妇女兴戴金银耳环,手镯,戒指,发髻别银簪,插鬏心花;贫苦妇女多以竹片为发髻。50年代后,男女戴首饰者渐少,戴手表的多。80年代起,青年妇女又兴戴耳环,戒指、项链、手镯,男子也有戴戒指的。讲究:前宅屋脊,不能遮住后宅屋脊,左横屋须高于右横屋,有“不怕青龙(左)高万丈,只要白虎(右)就地趴”的风水谚语,室内空间,后比前要稍宽,猪牛栏不能修在住宅之前,谷仓不能修在住宅之后。一家建房,乡邻齐帮。

新中国成立前,无论城乡,男女一般都穿自制的布鞋,雨天则穿本地生产的钉鞋,用牛皮或布面透桐油制成,城镇的人还有穿木屐的。穷困人家穿草鞋、长统纱袜、布袜。一般戴青色碗口帽,帽顶上嵌一颗琉璃珠子或小纱球。讲究一点的戴博士帽、兽皮帽。老年妇女喜用青丝绉纱扎头,小孩戴紫金冠、狗头帽。80年代起,各种规格、式样的鞋、袜、帽等工业制品大量生产,占有市场,钉鞋及木屐已极为少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