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虎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部靠近白城地区的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干湖东面,南距县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县城10公里,是一处辽代古城遗址。
辽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为方形,周长5181米,为土所筑,高6米,城有4门,惟有西门保存较好。这是辽国皇帝的“行宫”和春行打猎驻足之地,当年这里除驻有辽军官兵外,还为佛教圣地和贸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辽代的文物。
塔虎城,辽、金城址,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西北10公里是大安市,城西1公里是长春一白城铁路,长白公路穿城而过。“塔虎”,蒙语“胖头鱼”之意,因其周围湖泡过去盛产胖头鱼而得名。
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长5213米。东墙1314米,西墙1298米,北墙1323米,南墙1278米。城墙高5一6.5米,基宽20一25米,顶宽1.5一2米。四面城墙上各筑有16个马面。城四角各存一角楼址,平面为圆形,稍浸城内,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径米,顶部直径28米,高出城墙1.5米。站在角楼址上,可监视左右两侧城墙,与马面互为照应。城有4门,分设于四面城墙的正中。
南、北两门均遭破坏,东门已残,唯有西门保存较好。城门外各有一半径约30米的半圆形瓮城,瓮城门开在侧面。南、北城门宽25.2米,瓮门偏东。西门12.3米,东门18.5米,瓮门均偏南。城墙夯土垒筑、夯层清晰。城外距墙基10米处,有两道护城河,两河间有一道宽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内河宽13.5米外河宽11.5米,深约3.6米。护城河于瓮城处、随其形向外弯转而过。在角楼外,两河之外又加一道短护城河,其堤坝较宽,两端延伸到角楼两侧第一个马面处,与第二护城河相通。东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长750米,宽80米,是当年引嫩江水入护城河的故道。城内已辟为耕地,有8处较明显的台地,高出地表约0.5米,其上砖瓦较多,是建筑址。
西北角建筑址东西长33米,南北宽32米,高出地表约2.5米,瓦砾残砖遍及台上。外围是两道土墙,遗址表面可见兽面瓦当、绿釉筒瓦、鸦尾等建筑饰件残部。城内东南角曾有一高台,外有土墙围绕,现已平毁,散布有少量的残砖碎瓦和陶、瓷片。
城西南隅过去有4处遗址,现已平毁。城内在公路两侧约100米、南北长700米的范围内,灰土较厚,陶瓷片、建筑饰件分布较集中,曾出土黑白围棋子、北宋铜钱和铜、铁蒺藜等。距南墙700米、西墙700米处有一土丘,东、南、北三侧地势略高,遗物分布较集中。其东侧的高台上,发现大量的铁渣和红烧土,是一处冶铁作坊遗址。城内文物堆积厚达5米,其中有灰烬、鱼骨和兽骨等。塔虎城周围还发现许多与城有关的遗址。城东北距城墙50米处,有一座椭圆形土台。此台基部东西长38米,南北宽30米,高5米,砖筑,石灰勾缝,非常坚固。高台表面上镶有牡丹花和莲花等花纹砖,在台下出土铜风铃1件,为方柱形,四角呈卷云状,做工精美。此台已遭破坏,现仅存土台。文物表明,此台应是辽代的一座塔基。
城东和城北发现居住址和建筑址,城南、城西、城北多处发现小型瓮馆墓葬。1975年,于城南发现一砖室墓,墓室为方形,券顶,内壁抹白灰,上饰壁画。随葬品有铜镜、陶、瓷器数件。城内遗物丰富,有大量砖、瓦、陶瓷片。建筑构件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当时中原各名窑烧造的瓷器,在此都有发现。其中有一批完整的瓷器。品种有酱釉鱼藻匜、定窑白釉莲花盘、莲花碗、双鱼碗、白釉瓜棱柱、白釉小口瓶、鸡腿坛、黑釉双系壶、酱釉三流三系壶、绿釉长颈瓶等。铜镜是出土铜器中最多的器物,有双龙镜、童子戏花镜、双鱼镜、昭明镜、瑞兽镜、十二生肖镜、朱雀镜等。双龙镜镜缘刻有“长泰县监”字样。双鱼镜有3面,其中两面有边刻,一面刻“信州司侯司”,另一面刻“肇州司侯司”。
此城发现铭文最多的是瑞兽镜,共28字,边刻有“长春县xx”字样。湖州镜,镜薄纹精,造型别致,内铸楷书“湖州真石十八郎,炼青铜无比照子”等字。铜人、铜佛、铜釜、铜钱也屡有出土,自清末此城址被开垦,多次出土铜钱,少者几枚,多则千斤。多为北宋钱余为唐、南宋、辽、金钱。城0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铁铧、犁镜、趟头、刃、斧、钁和石磨等,也出土铁镞等武器。
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此城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帝行猎来到塔虎城,每年至少一次。传说有一年出外行猎,辽帝刚刚放出海东青,忽听有人禀告:塔虎城内金銮殿里里外外皆是飞旋的天鹅,其中有两只长鸣不止。辽帝立即令人用弓箭猎取。不多时,又有人禀告,所有弓箭手都射不中天鹅,更奇的是金銮殿不见了,天鹅也不知去向。辽帝大惊,急忙班师回城。只见城内西北角白雾缭绕,空中只有零星的天鹅羽毛在飘浮着。辽帝受惊大病了一场,只在城外住了几天便撤回上京了。一个月后,在一个下小雨的早晨,金銮殿又隐隐约约地出现了。
在以后的几年里,辽帝每次来塔虎城“巡幸”、游玩,都不住城内西北角的金銮殿,而住在江边帐篷里面。民间传说金銮殿下有一草穴,常年青草茂盛,有一只硕大的天鹅精出出进进,忽东忽西,时隐时现。
还有一个关于金銮殿的传说。
金兀术兵败中原,退师塔虎城,金熙宗带兵死守黄龙府,与兀成掎角之势。由于重新筑固了城墙,兀术非常得意并仰天大笑,笑声刚落,但见铺天盖地的白色麻雀由北面跃江飞来,盘旋着向金銮殿聚集。以往荒凉的金銮殿即刻流光溢彩,但瞬间白麻雀又皆不知去向。兀术用手指掐算了一下,不由得吸了口凉气说道“不祥之兆”!他急忙叫来妹妹,派她立即带精兵前往嫩江西北的雀城驻扎,并约好以狼烟为号,随时联合夹击来犯之兀术的妹妹立即起兵踏上征程。
兀术的妹妹走后,兀术为了检验狼烟是否浓烈,便下令点燃狼粪,滚滚狼烟成直线冲向九霄。正在行军的兀术妹妹突然接到报告:塔虎城方面狼烟升起,金大帅急需救援。兀术妹妹急忙调转马头杀将回来。兀术笑着说:“没有军情,放心去吧,我们在测试狼烟。”兀术妹妹又带军向北奔去。但这一次狼烟却把白麻雀都搅和出来了。原来,金銮殿右侧飞檐下隐藏着数百窝白麻雀,士兵用弓箭把这些鸟窝射下,做了引火料。成群的白麻雀惊叫不止,往来飞旋。正在此时,城外叫喊声震动天穹,宋兵已杀至城下,兀术急令人点燃狼烟!
兀术妹妹再次接到报告,说塔虎城求援。这次兀术妹妹仍认为是哥哥正在检测狼烟,因此没有杀回来。兀术没有盼来妹妹的救援,眼看宋兵越战越勇,急得团团转。一天黄昏,城内所有的白麻雀都飞向城外宋军大营,栖息在帐篷、旗杆上。宋军中有人献计说:“将这些麻雀捉住在其身上涂抹上硫黄用引线点燃,轰放塔虎城内,必能将其焚毁。说来也怪,这些麻雀像吃了军粮似的,各个听从士兵摆弄。很快二十万只麻雀带着火团纷纷向塔虎城内飞蹿。只一个时辰,塔虎城便变成一片火海。
传说就是这一次把塔虎城焚毁了,当然金銮殿也难逃劫难。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