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重庆黔江 武陵秘境的土家风情与山水奇观

与否2024-05-14

重庆黔江 武陵秘境的土家风情与山水奇观

黔江是一片气质清爽的山水美地,深居武陵山腹地,阿蓬江贯穿全境,还充满了很多传说和故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地质地貌,赋予了这片土地神奇而又清新的气息。在这片土地上,土家族、苗族世代居此,他们住吊脚楼,唱情歌相亲,跳“毕兹卡”舞,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喀斯特地貌,又造就了这里奇特的山水画廊和地质景观。武陵山里,阿蓬江中,处处是清幽宜人的避暑天堂。而一百多年前的一次地震,更是造就了一处风光绝伦的美地——小南海。中外地质学专家在它面前,不禁发出了 “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赞叹。

武陵山与阿蓬江:大山秀水的清凉景观

巍峨的武陵山脉从东到西,绵延四省。著名的武陵源、张家界景区就藏身这莽莽大山之中。武陵山区峰奇石怪,谷幽水碧,在黔江境内的武陵仙山,更是集中体现了山区喀斯特地貌秀、奇、险、峻的山水景观。

武陵仙山位于黔江区的石会镇。只见群山之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让人不寒而栗;半山之上云遮雾绕,似幻似真,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家宝地。

这是一片因砂质岩风化剥落而形成的砂岩大峰林地质奇观。群峰似物似人,姿态万千,如公孙相携、手牵羔羊、猴子摘桃、鱼跃龙门等等,莫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武陵仙山的最高海拔为1092.8米,山上却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阴晴朝暮,气象万千。倘若骤雨初息,山间云环雾绕,飘飘渺渺,蓬莱仙山,概莫如此。而炎炎夏季,酷暑难当时,武陵仙山上却是凉风习习,清凉宜人,不失为一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武陵仙山曾为佛、道、儒三教并存的圣地,与峨眉山、梵净山齐名。这里的宗教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极盛时,庙宇广布,香火繁盛。据《酉阳州志》记载:“寺僧恒数百人,常住半足,向数年一启戒坛,远近淄流,奔赴不绝,香火之盛,殆甲全州。”在武陵仙山的顶峰,曾有一道家修身炼金的道观,为“真武观”,传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2年)。真武观为木质楼宇,孤峰兀立的山上,云缠雾绕,天气放晴时,金光万道,楼宇飞阁流丹,恰似天上琼楼玉宇。

如今的武陵仙山,在绝色秀美的风光让越来越多的外来者驻足流连的同时,也正逐渐恢复其宗教圣地的本质。晨钟暮鼓次第响起,渺渺梵音悠悠传来,宛如天籁。

在武陵山脉中,穿行着一条娟秀柔美的河流——阿蓬江。它沿黔江至酉阳龚滩注入乌江,全长249公里,为乌江第一大支流。阿蓬,土家语为雄秀之意。阿蓬江山高谷深,绝壁对峙,支流纵横,形成优异卓越的河谷风光。它在黔江境内约60公里,集原始峡江、温泉、溶洞、间歇泉、天生桥、大漏斗、地下暗河、悬棺等于一体,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引人入胜。

阿蓬江两岸的植物呈典型的群落分布,慈竹、霸竹、阳伞竹等十多种竹子铺天盖地从山顶象帘子般挂下来,形成独特的竹帘画廊,成为阿蓬江的另一特色。而各种杂树顽强地生长在几乎没有泥土没有水源的绝壁之上,抗风抵旱,其质弥坚。四季常青的竹子加上其它常绿的植被,使阿蓬江终年青翠,四季可游。而在山水之间,不时有瀑布从山腰倾泻上来,这些瀑布形态不一,有的像真正的一匹布帘,有的似珍珠般从岩壁上飘洒下来,有的如一条长练缠绕在山间……

在黔江和酉阳的交界处,阿蓬江流经了一条长长的峡谷,由于峡口处两山对峙犹如双龟对卧,因此美名曰神龟峡。相传很久以前,吕洞宾奉玉皇大帝之命前往南洋体察民情。当他骑着神龟来到这里,立即被绝美风光所吸引,更被当地百姓的艰难生活所震撼,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心腹雌雄二龟留下,以体察民情,造福百姓。

在神龟峡内,峡谷蜿蜒曲折,有27个弯,28个门,舟行其中,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幽深的峡谷里,在临水的峭壁上、陡峭的半山腰,四处倒悬着玲珑剔透、姿态万千的石钟乳。

峡谷内,有三根石柱,人称“三郎峰”,至今仍流传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传说古时的神龟峡两岸,曾有杨家寨和朱家寨,两大家族势不两立。不幸的是朱家的三个女儿和杨家的三个儿子却偶然相爱,并私定终身。朱家寨主知道女儿爱上仇家儿子后,屡次劝告无效恼羞成怒,决定把三姐妹捆石沉江。当杨家的三兄弟知道情况赶来营救时,却为时已晚。三兄弟心痛欲绝,化成了三根石柱,终日痴痴地望着江面,守候着江底的恋人。

神龟峡峡谷幽深,水流清澈;两岸茂林修竹,清凉袭人。每当夏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便来到这里,或探险、或漂流,休闲度假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在黔江境内的阿蓬江还有一景色迷人的峡谷——官渡峡,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官渡峡水光潋滟,幽蓝清澈、景色迷人。置身谷内“一线天”时,仰首而望,天际一线,叹为观止。峡谷中的“苗族水寨”遗址,三面环水,背靠绝壁,屏障天然,易守难攻,传为当地龚氏祖先为避兵乱而建,如今仍存水寨石门、祠堂等遗址。

在官渡峡内,至今仍保存着古代的“崖墓葬”,以及凌空而建的山神庙。它们分布在险绝的悬崖峭壁上,伟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神奇又神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用金属钉的吊脚楼,夏夜的凉风伴随着摆手舞

和国内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一样,黔江这个神秘土地的民族分布也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但世代聚居于此的土家族、苗族人,却占了总人口的72.8%。这些巴楚后裔在自成一体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古朴浓郁、独具特色的土家风情。

在黔江小南海镇西北部的约6公里处的武陵山生态博物馆(板夹溪十三寨),就是黔江古朴浓郁、独具特色的土家风情的完全缩影。

板夹溪十三寨约100余户人家,多为土家族和苗族。这里的村寨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是典型的土家民居“吊脚楼”。这里的吊脚楼都是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四合院,楼层有高有低,有一楼一底,也有三楼一底。房屋建筑全为木结构,房梁所有的接点都用木楔子,见不到一颗金属钉。吊脚悬空部分多为畜圈,中间部分住人,楼上存放粮食、草料等。院坝皆用青石板铺成,既是晾晒谷物的地方,又是村民休息娱乐的场所。

这里的村民沿袭着先人古老的习俗。他们能歌善舞,热情洋溢。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吃过晚饭,总习惯来到村中的场坝,在充满大山野味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这时,一天的辛劳便消失殆尽。

在阿蓬江与支流浦花河的交汇处,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濯水古镇。在明清时代,濯水古镇商家云集,盐号、商号、钱庄遍布,是黔江和周边的集贸中心。现在,古镇的老街上,临水而居的吊脚楼群沿江耸立,明清建筑,吊脚楼,石板街,民俗风情,土家美食等等,成了濯水老街的美丽注脚。

土家人喜歌舞,尤以“摆手舞”最为有名。这是一种带有祭祀色彩的大型歌舞,每年的“舍巴日”,土家儿女聚集在一起,跳着“摆手舞”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而今的“摆手舞”,除了具有传统的祭祀以外,更多的成了健身娱乐、欢乐庆祝的舞蹈,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跳上一段“摆手舞”。在桥梁村里,热情好客的村民们面对着外来者,总会欣然而舞,算是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招待。

在黔江城内的大众广场上,特别是夏日的黄昏,凉风习习,上百人的土家儿女总会聚集在广场上,伴随着古老的土家音乐翩翩起舞,许多远方客人受到感染,也不约而同的加入其中,或怡情,或休闲,感受着土家风情的无限魅力。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