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小南海四周是秀峰环列,奇石林立,沿湖溪水萦回、汊港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晨昏晴雨,幻化无穷。关于小南海美景,关于未来,都有不得不说的秘密……
风光绝伦的小南海四面环山,整个湖泊像一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群山之间。群山之中流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湖泊,使小南海水质良好,清澈如镜。
在小南海湖泊中央,有三大岛屿如花蕊一般点缀其中。处于湖中心的岛叫老鹤坪岛,岛上松树林立,野花遍地。在它的东侧,有一片金色的沙滩,蛤蟆状的鹅卵石排列其上,别有一番生趣;朝阳岛是小南海中的第二大岛,因岛上建有朝阳寺而得名。岛上生长有珍稀古木铁尖杉,接天连云,郁郁葱葱。翠绿的竹林密密麻麻,好似来到了仙山竹海。而良田美宅,阡陌纵横,让人疑为世外桃源。
小南海上最大、最美的岛屿当属牛背岛,它因如一头潜入水下只剩背部的牛而得名。岛上花木丛生,四季芬芳。在茂密的丛林中,时常可见群猴出没。土家人很早便在牛背岛上繁衍生息,如今岛上茅舍人家,良田美池。外来者在此可以静坐休憩,可端上一杯土家老鹰茶慢慢品茗,可以看岛上美景朝夕变幻,可以赏土家民俗风情。
小南海湖上的岛屿自成一景,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湖泊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整个岛屿茂林修竹,茶花遍地。即使是酷暑季节,这里也是清新凉爽。游人络绎不绝,成为避暑天堂。
小南海地震发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5月初8,阳历6月10日),地震遗址是它最具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之处。小南海地处渝东鄂西褶皱带内,以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最近的构造运动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所以小南海地震的发生,与地区基底断裂活动有关。由于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所以地震遗址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150年前,地震形成断岩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径为 l一5米,大的10米以上,从数百米处被推置而来,在海口堆成大坝。
这些巨石到底从何而来?尚存争议。首先是震级和烈度至今争议不断。很多专家认为小南海地震震级至少6.3级,烈度为8度。其次,认为大坝是“抛洒”的占主导地位(即小垮岩崩塌“抛洒“出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能把重达数百吨岩石、堆积物达4000多万立方米抛洒起来呢?又成了一大不解之谜。
根据断崖绝壁和堆积物,很多人都试图描绘出地震前的地貌原型,但无一成功。因此大垮岩、小垮岩在大坝地震前是什么样,则成了千古之谜。
对于小南海的形成,在民间也有一些记载。如在朝阳寺岛所存石碑上的记述,则是:“有山名轿顶山,因咸丰六年地震而此山崩,压死千余人,河塞水涌,荡折百有余户,即余祠宇醮产田……概被水淹,水道逆行二十余里,此处变为深渊”。小南海地震遗迹区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及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考察过小南海的中科院院士及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小南海作为地震堰塞湖,其规模之大、景观之美、保护之完整、地震运动程序之清晰、学术价值之高,是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她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
据说,小南海水底保存着两处大型建筑群落,其中最大的是罗家祠堂,由黔江巨富罗炳然修建,庄园保存完好。另一处大型建筑群是李姓财主的屋宅,传说地震当天李家正准备迎亲,道贺者络绎不绝,有两人幸运逃脱,其余人全部遇难。新人的洞房、花轿等至今仍沉睡水底……
面对小南海这样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湖泊,有很多文人雅士曾经题咏称赞。清人游记赞小南海为“胜境清幽”、“不异洞庭君山”、“胜似嘉陵山水”。如清人王国珍对小南海四时的描述:“游斯地也,值烟消日出,金光万道,云破日出,银浪千层,……若春则花明柳岸,夏则水满湖平,秋有红树青山,冬似雪峰银海。四时之景,皆有可观。”
据史料记载 ,小南海的地震,事先有预兆。地震前几天,天气暗淡、地气蒸腾、井水发红、味咸;家鸡飞上了树枝、看家狗狂叫不止,牛马惊恐不安。那时,黔江巨富罗炳然请来一些石匠,修建罗家祠堂,在打开基石时,石头里有一条小红蛇,这条小红蛇从石中钻出来,并不急于逃生,反而向老石匠摇头摆尾,若有所求。老石匠常客觉得奇怪,就对它说:“小红蛇,你如果是龙的话,等我把祠堂修好了,你就来归位”。话刚说完,小红蛇点了点头,一霎时就不见了。
罗家祠堂竣工的早晨,天昏地暗,狂风暴雨,忽然一声巨响,轿顶山垮岩了,岩石堵住了扳夹溪。溪水上涨,淹没了罗家祠堂。从此,罗家祠堂变成了水下龙宫宝殿。据当地老人介绍,罗氏祠堂是一个四合天井院落,以吊脚楼、转角屋为主,包括宅院、祠堂、粮仓等,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筑风格
当地还有一个版本:居住在大坝一侧的李姓人家,准备迎亲,迎娶新娘的花轿行进在途中,地震发生时,女方有两人逃脱,其余百多人全部遇难。当地居民相信,水下还存留着洞房和花轿。
民间传说水下还有“醉汉林”,其木材在水中越浸越硬,水枯季节在这一带行船要特别小心,避免触上树桩。在小南海,还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变化:如湖中木棍直立于水中,是要下雨的前兆;反之,如湖中木棍横于水面上,就是大晴天。
是真有其事,还是传说,至今仍是末解之谜。
2009年4月,重庆欣安潜水俱乐部的“蛙人”们,与黔江区旅游局合作,到小南海进行了湖底探宝,经过数天的努力,在湖底只发现了类似于“醉汉林”的水下树桩,但终因湖底能见度低,没有能找到传说中的罗氏祠堂及李氏宅院。至于“洞房”和“花轿”,那更是毫无踪迹可寻。
虽然如此,有关方面充满信心,表示将继续组织潜水探寻,待水底建筑等情况探明之后,将投资建设一条连接水陆的“时光隧道”,让沉睡于水底150多年的土家族风格的建筑群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