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城西南7公里处。1940年2月23日,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在此地遭日军围困,经过激烈交战,壮烈牺牲。为纪念人民英雄杨靖宇将军,在他殉国的地方相继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塔,纪念塔刻有朱德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占地面积150亩,分为前导区、中心区和旅游区,以牌楼、塑像、正气亭、台阶、拱桥、纪念碑、纪念塔成一条纵轴线,将三个区连在一起。庄严肃穆的靖宇殉国地,是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参谒圣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已列入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松柏苍天,掩映抗联密营,纪念碑亭庄严肃穆,将军桥伴你重走将军路,正所谓“青山埋忠骨,碧水荡英魂”,是爱国主义教育游的理想去处。
景区位于县城东南6公里,靖白公路沿线的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地保护单位,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现已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景区内松柏苍天,掩映抗联密营,纪念碑亭庄严肃穆,将军桥伴你重走将军路,正所谓“青山埋忠骨,碧水荡英魂”,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是爱国主义教育游的理想去处。
南面是钢筋水泥结构的纪念塔,塔身成方形,塔顶有五角红星,塔身正面刻有朱德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个金色手书大字,塔基分两层,每层设5步台阶,四周架设钢管扶拦,纪念塔的结构设计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含义:第一层台基的北面石柱1.905米,标志着靖宇出生于1905年;第二层台基北面石柱19.27米,标志着杨靖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了河南确山农民起义;第二层基座高1.932米,标志着杨靖宇1932年担任中国满州省委、军委代理书记;外台基边长19.40米,标志着杨靖宇1940年壮烈殉国;塔高15米,标志着靖宇自1925年加入共青团到1940年为国捐躯,为民族解放艰苦奋斗15年;塔座顶柱高3.5米标志着杨靖宇自出生到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仅仅活了35年;塔身周长10米,标志着靖宇县10万人民永远怀念之情。
纪念塔四周修有花池,在塔与广场之间的花池边,设有路灯8盏。广场东北二道蒙江河上建有6孔石拱桥一座,长105米、宽5米、高8.8米、桥孔半径5米,桥栏是用花岗岩石制成。桥基拦河形成的将军湖,面积2.2万平方米,湖水清澈,湖中有汉白玉雕成的白鹤一对,游人可划船观景。北岸桥头便是古式建筑的将军门,高5米、宽8米。门旁是将军石。在将军石对面东山顶上,采用民族式黄色琉璃瓦建造,重檐蘑菇顶的雄风亭,高12米。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29年,24岁的杨靖宇毅然丢下结发妻子和幼小的一双儿女,只身奔赴上海,参加了中共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同年7月,他被派往抚顺,接任原特区书记关世雄的职务。只过了一个月,他被日本租借地警察逮捕。在一间8平米的小牢房里,杨靖宇受尽了日本人的酷刑,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直到1931年11月经组织营救出狱。
杨靖宇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时的名字叫张冠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已全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杨靖宇目睹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种种暴行,义愤填膺,强烈向党组织要求拿起武器,推翻压在东北人民身上的伪满政权。
1934年11月,杨靖宇出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那年他29岁。在杨靖宇的部队中曾有一位负伤离队的政委,人称杨政委。杨靖宇到部队后,为了稳定部队的情绪,说自己就是杨政委。部队里有许多朝鲜籍战士,朝鲜话里“杨政委”的发音很像“杨靖宇”,于是他就把名字改为杨靖宇。而靖宇的意思含有铲除变乱、平定四方之意。
在黄殿君的记忆中,杨靖宇总是指挥有方。在公路两边埋伏上一个中队,等敌人都进卡子了,杨靖宇就在山顶上指挥,三枪为令,缴了敌军的械。在这样胜利的夜晚,部队开庆祝晚会,大家一起跳舞唱歌,杨靖宇还教战士们唱东北抗日联合军军歌。
探蒿子湖密营
杨靖宇的部队经常打胜仗,在当地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非常高。
1934至1936年间,日军残酷镇压东北各地的反日力量,仅通化县就烧毁民房1.4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1.2万户老百姓被赶入集团部落,当地老百姓称为人圈。据吉林省档案馆的历史档案记载,日军在制造无人区的过程中,共屠杀了10万多中国人。在日本关东军的疯狂围剿下,东北抗日武装失去了后方补给,形式异常严峻。
在南满,杨靖宇的队伍是日军所谓的治安之癌。1939年,日军抽出大量兵力,对杨靖宇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进行讨伐。当时日本陆军调动了将近7万多人,在南满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讨伐,日本关东军认为砍倒杨靖宇这棵“大树”,南满地区就一定会平安无事。
为了保存更多力量,杨靖宇把部队化整为零,去敌人密集的地方,坚持抗战。黄殿君跟随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参加了最后一次突围……几十年过去了,黄殿君仍然记得当年的战斗情形——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上是飞机,地上是部队。那是黄殿君老人记忆中最寒冷的日子,从1940年1月到1940年2月间,在日伪军严密封锁与疯狂围剿下,杨靖宇的抗联第一军伤亡惨重。1940年2月18日,经过长达40多天的激战,敌人包围了杨靖宇。杨靖宇在战斗中负伤。杨靖宇负伤之前,黄殿君奉命下山寻找食物,就这样离开了军长杨靖宇。6天后,黄殿君看到了一个让他不敢相信的消息,日机在空中播撒传单,上面印着军长的头像,说杨靖宇已经被他们打死了。
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
据参与围剿的日伪军回忆,当年参加围剿杨靖宇的讨伐队一共有600余人,激烈的战斗使杨靖宇的部队迅速减员。在1940年2月18日到23日这6天里,就剩下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周旋,当时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
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的雪地上。这一天讨伐队与杨靖宇在不到50米的距离内遭遇,交火之前,讨伐队曾经喊话,要杨靖宇赶快投降,杨靖宇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是不能向外国人投降的”。此后,发生了20多分钟的激烈交火,杨靖宇背靠一棵古松,双手开枪,痛击敌人。
这天4点30分,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牺牲之后,敌人带来曾经见到过杨靖宇的人,当他们认出这就是日本人十分惧怕的杨靖宇将军时,敌人围在遗体周围一时间幡然不知所措。在敌人高呼万岁之后,大多数认出杨靖宇将军的中国人都呜呜地哭了起来。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的警察厅、日本关东军头目和伪军都不理解,他怎么能够在山里头打这么多天,附近连一个村落都没有,就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没有一颗粮食,全是树根野草和棉絮,日本人感到惊异。
当时通化地区的讨伐司令叫野负仓德,在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渺小。最后他为杨靖宇立了一块碑,亲自召开了一个祭灵会。野负仓德承认,杨靖宇是日本军人的一场噩梦,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将军。
1946年2月14日,为永远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吉林省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