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黄邦宁,福建同安县人,监生,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知府。
文峰塔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
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 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
天宁寺塔文化含义的自然演变和过渡,应揣测为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黄邦宁的刻意为之。黄知府在乾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扩建天宁寺以及顺便重修天宁寺塔,有史料为证。他晨起散步,幻觉中把塔看做笔、把桥看成笔架的故事,却来自民间的传说。
也许,在黄知府任职期间,赶巧官府有重修天宁寺的投资计划,他就顺便主持了一下,于是功劳就算到了他的头上,后世的安阳人都觉得此官积德不浅。那门匾上四个字写得还算俊秀,不过这也代表不了什么,过去的文官谁不会写几笔字啊。也许,知府写字的初衷只是在天宁寺塔修缮完毕后显摆一下小资情调,作作秀,并无其他深意。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不敢深究,一深究便难以自圆其说。一般后世对于前世,无论史料、笔记、传说都是宁可信其真信其有。
但凡到了文峰塔,不登塔就会少了乐趣。到塔顶上走一走,多待一会儿,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旷神怡或者思古幽情。在西营坑以及那水上石桥清晰可见时,没人验证塔影是否能恰好落在石桥上面。丝毫不怀疑知府黄大人的为官良知和文人胸襟。古人的深谋远虑、文化底蕴以及做事的细致规范,是今人不可及的。从塔上看安阳的人间烟火,假如能够随便选择一个朝代的旧市容欣赏的话,一定是越老越出味。
史载,黄邦宁不光重修了天宁寺和塔,还修撰了不少珍贵的文稿。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黄邦宁"乃就《经进家集》及《金佗粹编》、《续编》、《程史》诸书,旁参而互订之,问益以诸书所未载者",编辑《岳忠武王文集》八卷,收文一百五十九篇,诗十四首,词二首,共一百七十五篇。
修《彰德府志》,黄邦宁商诸邑绅修志,聘请鸿宾、童钰二人纂修成此书。 志有二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圣制,卷一舆图、星野,卷二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建置,卷五山川,卷六古迹,卷七学校,卷八祠祀,卷九田赋,卷十河渠,卷十一风土,卷十二、十三秩官,卷十四宦绩,卷十五选举,卷十六、十七人物,卷十八至二十二艺文,卷二十三祥异,卷二十四杂记。卷前有河南巡抚觉罗永德序,知府黄邦宁序,及旧序十二篇,修志姓氏,凡例,目录。
此志在乾隆五年志基础上纂修。除将卷首改为新增的圣制,舆图移在卷一,艺文扩增为五卷外,其余门目、体例一概未变。此次新修,舆图的新增是一大特色。旧志图较略且无分县,兹编详考各州县疆域,—一详绘,府有总图,另有府城、府署、府学及所属一州六县各有分图,每图绘制精细,山川、城郭、道路、沟渠、村庄、镇集、名胜古迹等均在列,且各有图说,十分周详。人物诸列传增入颇多,并作了分类上的调整。另分立先贤、儒林二目,增入史书、通志上载记而旧志缺如的孝友、先烈二种人物。又新增入卜筮、星象术士、书法、绘画、收藏、医术等十多人,弥补了缺陷。田赋则只载乾隆的数额,以前不录。其余仍其原文未变。
黄邦宁重修《宋忠献韩魏王安阳集》,共10本50卷,详细记载了韩琦的诗词歌赋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