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苏南京玄武湖鲜为人知的历史及传说

昆皓2023-10-07

江苏南京玄武湖鲜为人知的历史及传说

玄武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北方之神,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已形成,并成为南京人的生活地。而西湖在2000多年前,还只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玄武湖的历史比要西湖早很多!

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后又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

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西晋时郭璞(276年—324年)像存留至今,他是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曾任建平太守。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许多诗句,其中以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为有名。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宋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

明代对钟山和玄武湖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

明亡之后,清初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清同治以后,元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将湖泊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丰润门(今玄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后来陆陆续续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民国初期,玄武湖沿袭清代名称“元武湖公园”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处,玄武湖管理处主要职责是管理园区内的绿化,同时兼管全市的园林绿化。湖产则由私人承租,管理处只负责收取租金。每年冬季,承租人出于私利,常竭泽而渔,导致玄武湖淤泥日增,芦苇丛生。管理处多次派湖警劝阻、制止皆无济于事。针对此举,管理处孙绅铭上书省政府,要求发文给予制止。

1925年8月7日,江苏省省长郑谦签署布告,有力地遏制上述现象,保障了玄武湖的湖民利益和水产业的发展。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同年,玄武湖成立“玄武湖管理局”,管理湖内及全市园林绿化。

1928年5月,国民市政府决议成立“布臵玄武湖景委员会”,由原市工务局建设课课长徐策,担任玄武湖管理局主任,要求把玄武湖建成现代式的“桃花源”。同年6月,市政府撤消了群利公司的玄武湖水产承租权,改由玄武湖管理局经营,彻底杜绝了冬季竭泽而渔的现象,使玄武湖水的深度和清晰度得以恢复。布臵湖景委员会对园区内的建筑重新修葺,铲除蔓草,增设路灯,修建水池,添臵座椅,铺设道路。市政府并令财政部拨款二千元,在老洲(梁洲)建一所花卉温室,培植名贵花卉。整治后的玄武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使得当时的玄武湖“游人如织,高楼门道上,冠盖相望,玄武门边,途为之塞。”

1933年,中央电影摄制片厂把风光旖旎的玄武湖作为重要摄影基地,并把欧洲(今樱洲)、亚洲(今环洲)作为外景地,利用玄武湖独有的湖光山色,拍摄出当时最新式的有声电影。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花卉品种增多,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凇沪抗战纪念塔等先后落成。同年12月,该厂第一部纪录片《农人之春》在玄武湖摄制完成,并参加了比利时国际农村影片展竞赛。影片中很多镜头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湖民的生活状况,影片播出后,一致获得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农人之春》在本次参赛中名列第三,并获得优等奖。抗战期间,该厂还拍摄了许多抗日救亡的宣传片,为后人研究抗日战争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6年2月,日本驻华领事从东京购得2500株樱花,“赠送”给南京市政府。这些标志着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国花,运抵南京后,遍植于市内各大公园和公共游览区,并铲除该地区所有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威武不屈,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梅花。其中120株分别植于梁洲和翠洲。据战后园林管理处统计,汪伪时期“植梅地区,不如樱花面积千分之一。”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介石政府迁都重庆,汪精卫政权相继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玄武湖成了汪伪政权接待“友邦”军政要人的重要场所。侵略者可以肆意在园区内从事一切活动,日军不顾公园游人众多,时常在园内练兵,驰马纵横,臵游人生命于不顾。虽经市园林管理处处长苏荣轩请求南京防空司令部予以制止,但最终收效不大。侵略者还在玄武门左侧修筑了一座堡垒,并架设机枪,对过往行人都要搜身检查。在日军统治下的南京,汪伪政府一点主权都没有,就连玄武湖闭闸蓄水,也得与日本特务机关协商。

1939年,日军驻考试院(现市政府大院)部队,以玄武湖管理处关闸有碍部队用水为由,强令管理处开闸放水,并于闸旁臵一标牌,禁止关闸。致使玄武湖水日渐枯竭,湖中水产和游船均受严重影响。后经市长高冠吾多次与日本驻军协商,才同意“每周一、四开闸两次,以资湖水调节。”1942年11月,日本侵略者厚颜无耻地在翠洲举办了“大东亚战争博览会”,宣扬二战以来的“战果”,展出了偷袭珍珠港、侵占缅甸的电动模型。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反击阶段。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蒋介石政府还都南京,玄武湖再次成为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南京市政府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市政府并拨款对园区内的建筑设施、园林绿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拆除了日寇在玄武门修筑的堡垒,加宽了翠虹堤至梁洲的道路,并于玄武门至梁洲安装了50盏路灯。

1947年5月,自来水管理处为玄武湖铺设550米自来水管道,增添了芳桥口和管理处院外两处水站,基本解决了当时玄武湖的用水问题。同年6月,中央广播电台在梁洲和翠洲装臵了四只播音器,定时播报新闻和音乐等节目。10月,在梁洲辟建了市内第一所儿童阅览室,由市妇女委员会派员管理。11月,由教育部投资建造的一座式样新颖,呈半球型状的音乐台在翠洲落成,并配合“首都第一届菊花大会”投入使用。一系列的环境改造和新增加的设施,使战后的玄武湖逐步显得生气盎然。随着玄武湖环境的不断改善,游人也日渐增多,达官显贵来此观光的车辆节假日已达百辆以上。车辆入园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947年4月11日,《中央日报》“社会服务版”刊登了一条读者来信,说:“玄武湖是游览胜地,每逢节假日游人数以万计。唯公园里小汽车、吉普车来往拥挤,游客不胜躲避之烦。公园可容汽车任意驰奔,在世界上恐以五洲公园为唯一例外。请有关当局明令禁止。”同年9月,在市政府举行的参议会中,又通过了董育华、吴凤鸣等人的提案:“所有汽、马、人力各车一律不准出城(玄武湖属城外),以清湖上空气。”针对上述情况,市政府饬令园林管理处,在湖畔以灰线划出停车范围,不容许车辆驶入公园。同时,市园林管理处也加强了对公园内部的管理,要求职工“洁身自爱,以为他人表率,不得有败德毁纪情事。”园区内不允许使用自行车,违章者,驻卫园警将予阻止,并报请园林管理处,给予处罚。严格的管理条例,使得公园的环境井然有序,游人入园便有了安全感,再也不为横冲直闯的汽车而提心吊胆。

民国期间,玄武湖一直免费供游人游览,除举办展览会、游艺会、音乐会等,方可酌情收取入场费。由于严禁车辆入园,来此游览的人数明显增加。仅1948年1~5月,平均每日入园游客约200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一天是4月4日星期天,当天游客量为89470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人民政府接管人员进驻玄武湖。在接管人员的指导下,玄武湖工作人员发动湖民,对园区内的一切设施、绿化进行调查、登记、更新,短期内使玄武湖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新中国的阳光沐浴下,玄武湖遂成为金陵山水佳丽地,成了载誉遐迩的“金陵明珠”。

南京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1951年开始浚湖工程,1952年起分批分期迁出各洲湖民240户。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设计,因地制宜地强调和突出了玄武湖的自然景观,如结合浚湖弃土,拓宽翠虹堤,扩大菱洲,建翠洲舞台、樱洲长廊,以不同花木植被形成各洲特色,等等。奠定了玄武湖此后四十年间的发展框架。

十年内乱,玄武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遭到空前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玄武湖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新建了梁洲盆景园、观鱼池、武庙闸等景点,樱洲栽植了大片樱花,菊花品种恢复到600多种;道路、桥梁进行了修缮;白苑、清真餐馆扩建和改造完工,游览项目增多。据统计,1986年日均游人14,575人,全年游客达到532万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平方千米,原湖更广,古代时周长为40里。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

沿着湖边的小路悠然而行,头顶着一片摇曳的绿茵,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仿佛一道天然氧吧。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那一只只游艇拖着两道四溅如雪的浪花,随意地荡漾着,与岸上的众多游客、郁郁葱葱、姹紫嫣红、亭台楼阁、林立高楼等等,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