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为华夏腹心,东达徐淮,西连汴洛,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必经之地。故此,与周围县域相比,它在位重名盛的同时,特别是在社会混乱、时局动荡之际,自然会遭遇更多一些的变故。发生在明崇祯十五年的“壬午之变”,即是睢县历史上遭受的一次大的劫难。
崇祯,为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的年号,按干支纪年,崇祯壬午年,即公元1642年。变,即变故,亦即发生的事故或灾难。睢州“壬午之变”,包括三月间的县城被毁和九月间的县城被淹两次灾祸。
清光绪十八年《睢州志》载:“十五年壬午三月二十二日,流賊李自成、罗汝才、袁时中寇睢州,睢州溃,遂隳州城。三日去,破归德。后至四月十一日复经睢州攻汴城。”“……有壬午之变,闯寇法始皇隳名城之智,以睢州夙为汴辅。驱老弱平之。而城之楼橹、雉堞,尽覆於隍矣。”
上述文字,明确指出壬午年睢州城被毁是李自成、罗汝才、袁时中所为。这里,我们需要先对这三人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对整个事件有个较为全面的判断。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崇祯二年(1629)投军,崇祯九年(1636)称“闯王”。崇祯十三年(1640)底,李自成军进入河南后,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宣布“一切钱粮,比原额止征一半”。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李自成军攻陷洛阳,处死了罪大恶极的福王朱常洵。同时,又以藩王府的数万石米,数千万钱赈济灾民。李自成的所作所为,大得民心,“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日夜不绝,一呼百应,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罗汝才(?—1643),陕西延安人,崇祯初率众起义。由于他诈狡多谋,别号“曹操”。在各支起义大军中,罗汝才在实力和威望上仅次于李自成,李自成称“奉天大将军”,罗汝才称“代天大将军”。他开始随张献忠,崇祯十四年七月,改投李自成。袁时中(?—1643),河南滑县人,亦有说是今民权龙塘镇人,进士出身,崇祯十三年在开州(今河南濮阳)聚众起义。在河南府县的地方性农民起义中,他的队伍流动性最大,发展得最快,被称作“小袁营”。崇祯十五年三月初,袁时中由于被明军追打,困于陈蔡之间,应约与李自成军合营作战。
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一举攻克洛阳后,于二月和崇祯十五年正月两次攻打开封。由于封藩开封的周王出重金悬赏守城将士,致两次均未能攻破。李自成便仿效秦始皇灭六国时“欲倾大树,先剪重枝”的战略,转战豫东,其势如破竹,先后攻克西华、陈州、太康、考城、杞县等10座城市,其中汴辅睢州即是崇祯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被攻破。攻睢州城,志书中说是李自成、罗汝才、袁时中所为,实际上只有罗、袁二支队伍到睢,时李自成已赶赴归德,同时他还谕令罗、袁在睢州只能停留两天,务准于三月二十五日赶到归德与之会师攻归德府城。由于老百姓对起义军内部的事情知道不多,所以都说来攻睢州城的是李闯王的大军。
换言之,由于此时罗、袁的队伍已归属李自成并与之合兵作战,即使李自成不来睢州,仅罗、袁的队伍来,甚或仅其中的一支来,说李自成军来睢,也是对的。攻城时,起义军不仅打着“顺民”、“均田免粮”的口号,代表农民诉求向地主官绅阶层造反,而且还向全军重申:只要城中不做抵抗,不许妄杀一人。为了将此意晓谕全城绅民知悉,罗汝才还嘱咐部下从不同地方射书入城,书上写着“遵奉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李谕”,下款写着“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罗”。加上当时知州空缺,所以,攻城起义军顺利从四门进入。起义军进城之后,一是对官绅家庭及在四近乡村进行搜掠粮食、财物、骡马等,以解决军饷之需。二是驱使百姓平毁新旧城的部分城墙,填平城壕,使之失去防御功能。作为传承统治阶级主流观点工具的史书志乘,将起义、造反的称为“贼匪”、“流寇”,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明史》称李自成为“闯贼”,《睢州志》称李自成为“流賊”,那再正常不过了。
李自成军进入睢州城之后发生的故事,据本人收集到的,还有:
(1)袁时中寻找恩人唐铉。唐铉,睢州人,崇祯丁丑进士,始授开州知州,后知定州。生平朴厚,好奖励人伦。有惠政。唐铉在开州任职时,一次,袁时中因盗被捕。当唐铉审问他时,他哭诉自己因无钱为母治病,万般无奈才与人拦路打劫,乞求唐铉饶命。唐念其孝心,免其一死,并恩施几串铜钱放他回家。袁感其恩,从此不再行盗,后堂堂正正地拉起队伍造起反来。谁料这次带兵正巧来到恩人的老家,故赶紧派人寻找唐铉家人,意即防止属下骚扰,以保护其安全;
(2)汤斌母亲殉节。起义军攻睢州城时,16岁的汤斌正在城北郭跟随父(一说伯父)读书。汤斌惊闻母亲赵氏在家宅“被执不屈死”,悲痛之下乃随父避难河北,继而南下,寓居浙江衢州。直至顺治二年(1645)清兵平定江南,汤斌才随父返乡归里。通过此次兵灾家祸,汤斌深感百姓因战争蹂躏所受的颠沛流离、家破人亡之苦,因而立下救民于倒悬的雄心大志。顺治五年(1648),睢州人感斌母赵氏事迹节烈,上其事,河南提学佥事李震成命知睢州房星烨,建祠于故居之东。清康熙年间,赵氏以子汤斌贵,追赠一品夫人,并将其事迹编入《明史·烈女传》,彰显于世;
(3)戏曲名人赵陛对避乱。赵陛对(1614—1654),睢州人,出于书香门第。伯父赵震元,以文章闻名乡里。四叔赵淳热爱说唱艺术。因受其叔父的影响,赵陛对逐渐成为一个既能创作,又能说唱,还能弹奏,影响颇大的一代戏曲名人。李自成军攻陷睢州城时,在家钻研学问、磨练技艺的赵陛对不得已避乱于黄河以北。耽隔一年之后,他才踏上科考仕途。由于屡试不第,仅活了40岁,即郁郁而殁。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