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驱车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乡野,只见一位老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泛舟湖上,捕捞着鱼虾,整个画面如同一幅水墨丹青,我驻足良久,一时思绪万千。
蓑衣是古时人们常用的雨具,以往的乡村,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二领蓑衣。雨天时,农民身披蓑衣在田间劳动,归来后,把湿漉漉的蓑衣挂于廊下,任它在风中摇摆晾干。一领蓑衣可数代相传,成为一件传家宝。
以前我在农村参加劳动时,也穿过蓑衣,笨重是最切身的感受。夏天下雨时,穿蓑衣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闷热、扎人,周身不自在。雨过天晴,赶忙卸掉蓑衣,浑身顿觉轻松了许多。一些老农为了节约衣服,甚至有赤膊穿蓑衣的习惯。
蓑衣结构简单,制作却繁。本地的蓑衣由棕丝编织而成,棕丝产自棕榈树,棕榈树盛长于南方,以前我村旁边就有一大片。棕榈树干上每月都会长出一圈棕片,每年可剥一次,晾干后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可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有“千棕万桐,永世不穷”的说法。
棕丝弹性好,韧性强,透气性高,不容易腐烂,有防腐、除臭和保健等功能,与皮肤接触摩擦后,能起到舒筋活络,化瘀消痹的作用,因此棕丝保健鞋,棕丝保健鞋垫曾经风靡一时。
当年我父亲有一位结拜“同年”,家住邻县义乌上溪镇,是一位棕匠,每年农闲时都会到我们浦江来编织蓑衣,赚取一点辛苦钱。这位“同年”不但会编织蓑衣,还会弹棉花,自己戏称:“上半年编编蓑衣种种田,下半年弹弹棉絮过过年。”
每次来我家时,都会带上几名徒弟一同过来,自带行李铺盖和一些生活用品。当时农村中住房都比较紧张,父亲专门腾出一间小矮房供他们居住,找一些稻草,借几扇门板,权当床铺。
先招待他们吃住几天,尽一番地主之谊,而后父亲领着他们到各村挨家挨户地招揽生意。棕匠们一路跟随,随身携带着工具,一把剪刀,一套撬针,一个油壶,那油壶里面装着菜油,供润滑撬针用。
棕匠们最拿手的活儿是编织新蓑衣,同时也替人修补旧蓑衣,还能编织棕垫、棕帚等物品,至今我家还保留有他们制作的棕垫和棕帚等几款老物件。
师徒们一旦找到活儿后,一日三餐全部由东家招待,晚上回村休息,每天早出晚归。由于技艺精湛,编出的蓑衣细密、结实,深得村民们的喜爱。活儿一村接着一村,东家一户连着一户,几乎没有停工之日。从正月后半月开始,一直干到清明时节,才回家下秧种田。待到下半年农闲时,再次前来弹棉花,年年如此。
棕丝较硬,扎手伤人,在制作蓑衣的过程中,皮肤划伤是常事。长年累月后,棕匠的手都很粗糙,长满老茧,甚至留下几处疤痕,因此制作一领蓑衣殊为不易。
编织蓑衣时,先把棕榈树上割下来的棕片去掉杂质,纺成细绳,再进行编织。编织时从领口开始,用棕绳锁缝领口,然后拍打,让蓑衣领子变得松软舒适。
接下来是给蓑衣定位,通过穿针引线,把蓑面和蓑底用细线一针一线连缀起来,按照不同的体型来确定其大小。
最后是缝线,用棕线把肩部、胸部、裙部拼接起来。缝制完成一件蓑衣,需要十多道工序,全靠手工制作,一般需要三天时间。
成品蓑衣对襟圆领,上下一体,肩膀处有两片翘起的棕翼,像一只大蝴蝶,又像一件古代的盔甲,配上一个斗笠后,如同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
村民露宿野外时,常捎带一领蓑衣,可垫可盖。冬天时不管是否下雨,农民外出时都喜欢携带一领蓑衣,既防风又保暖。千百年来,蓑衣一直为樵夫、耕者和渔民遮风挡雨。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蓑衣已被许多轻盈、新型的雨具所替代,曾经风靡乡村的蓑衣就这样渐渐远去,慢慢地消失。
蓑衣经朝历代,默默地庇护着主人,一任风吹雨淋,人们一穿就是千百年。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