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云浮民间故事(6)

影子爱人2023-08-27

陈鼎墓掌故

在新兴县新城镇布荣村后山,曾有一座大型的明朝古墓,墓主人就是明初新兴籍刑部侍郎陈鼎,关于这座墓葬的修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掌故,这些掌故都极具传奇色彩。

话说明朝正统二年,刑部侍郎陈鼎受命捕蝗于河间诸郡,不幸积劳成疾,明英宗差遣御医医治无果,病逝于京城,享年四十八岁。因陈鼎生前是一代廉能之臣,政绩显著,明英宗为他的去世而深感痛心,便降旨追赠陈鼎为嘉议大夫,并命人扶陈鼎灵柩南归新兴下葬。与此同时,明英宗还派遣一国师南下新兴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以葬陈鼎。

国师奉旨,便星夜赶往新兴寻龙点穴,最后在布荣村后山寻得一佳穴,此地四畦皆低,独穴的浮出,形如莲花,最初喝形“塞水山”。之后,国师便将所得佳穴经过上报给明英宗,明英宗看过奏章后,认为国师所言佳穴是好的,只是喝名不好,他认为“塞者即绝”,有绝后之意,这是对先人的不敬,便亲自为该穴更名为“索水山”,意思是吸水之地,水为生灵,能主生生不息。陈鼎墓址确定之后,明英宗就要考虑给陈鼎划多少祭田,就是在陈鼎目前划出若干水田,然后租给农民耕种,待稻谷收获之时,这些农民就要按量上交谷子,用于陈鼎墓的春秋祭祀之用。有人就上疏明英宗,建议着人到陈鼎墓前吹响号角,但凡能听到号角声的土地皆为陈鼎墓祭田,但是明英宗细想之下,认为如果赐给陈鼎一角(国)之地,那就等于全国的粮税全给陈鼎收了,此法甚为不妥。接着,又有人建议明英宗赐给陈鼎一锣(螺)之地,着人到陈鼎墓前敲响铜锣,凡是能听到铜锣声响的土地都为陈鼎墓祭田,明英宗这次同意了。就这样,一代名臣陈鼎得以在故乡新兴下葬,而他的墓葬六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凡是他家族的男丁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均会前往其墓拜祭。直到文革时期,陈鼎墓被毁,他的墓碑被人抬到附近做石桥,后来才被有识之士提交新兴博物馆收藏。

陈鼎墓的掌故还在新兴民间广泛流传,只是陈鼎墓本身已被毁坏,这未免是一大遗憾。展望未来,陈鼎墓可以得到修复,并且作为一处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后人瞻仰,让国士风度重现人间!

陈璘润程溪

明朝太保陈璘将军是云浮三罗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因战功昭著而为后世称道,三罗地区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是多不胜数。在诸多的陈璘传说中,尤以陈璘以剑斩山刻石的传说最繁,其中陈璘斩山润程溪的传说在都杨民间广泛流传。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程溪(今都杨降水河)流域发生旱灾,旱情持续特异,时人皆受苦久矣。一夜,六都南乡陈璘大将军梦见程溪龙母娘娘显灵,请他到程溪除旱救灾。陈璘醒后,对此梦记忆犹新,只觉此梦如真实发生一样,他半信半疑,就率领一支军队直向程溪而来。陈璘到了程溪后,见当地果然大旱,河水断流,百草不生,土地干涸,民皆菜色。陈璘见状,十分不忍,他策马往仙菊方向走,一路考察当地山川形势,当他来到一处名曰“凫塘坳”的地方时,只见此地群峰耸立,山上草木茂盛,料定此地积累有大量水资源。于是,陈璘便举起他那八十斤重的桃木剑,纵身一跃便向着凫塘坳山斩了下去,只听得天地间发出一声巨响,凫塘坳山一分为二,中间顿时有一股清泉滚滚流出,一直注入到程溪,由程溪滋润两岸土地,河水得以续流,五谷百草得以重生,当地群众得以重新劳作,一时旱情得以有效控制,时人莫不叹陈璘奇功。后来陈璘去世,朝廷追封其为太子太保,程溪两岸的民众为了纪念陈璘斩山引水的功德,便为陈璘所引山泉命名为“太保甘泉”,陈太保芳名永世流传。

陈璘斩凫塘坳的传说,和陈璘题魁岩、陈璘题止戈岩的传说如出一辙,都是后世人出于对陈璘将军的崇敬、爱戴之情而神化起来的,当然,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历史上的陈璘将军,的的确确是为三罗地区的开拓、建设、发展事业作出过不休贡献的,作为三罗后人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永远怀念陈璘将军,广泛宣传他的故事,让他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好地传播开来!

陈璘七疑冢

陈璘,是云浮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因开拓三罗、智靖朝鲜、平定播州之乱而名垂后世。陈璘去世后,就葬于六都南乡莲花山,大营村有陈太保祠奉祀,关于他墓葬的传说,在云浮民间广泛流传。

那是明万历初年,陈璘追随广东总兵官张元勋征剿罗旁山瑶民,在数月后彻底平定罗旁瑶乱,朝廷在原来的罗旁山区范围的基础上建制罗定州、东安县、西宁县三邑,任陈璘为东安县参将,镇守东安县,并协助东安知县萧元冈主持营建县城的工作。从此,陈璘便落籍东安县,在落籍东安县之后,陈璘经常带着士兵参加营建县城工作,并修筑一系列利民、便民工程,时之县民莫不赞叹。后来,陈璘又从东安县出发,先后平定朝鲜倭祸及播州杨应龙之乱,官至左都督。

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初八日,陈璘在家病逝,朝廷追封其为太子太保,钦赐祭葬。民间相传,由于陈璘生前功劳极大,所以他一直被朝中奸臣妒忌、中伤,在陈璘病逝之后,他的后人为防止陈璘墓葬会被奸臣派人破坏,就为陈璘设了七个疑冢,以迷惑朝中奸臣。在陈璘出殡之日,有八口棺木由陈璘家同时被抬出,然后有八支送葬队伍向着八个不同方向出发,将这八口棺木葬于不同位置,于是就有了八座真真假假的陈璘墓,在这八座陈璘墓中,只有一座是真墓,其余七座均为疑冢,但是知情人士绝口不提,后世就没有人知道陈璘到底葬于何处了。这便是陈璘七疑冢的传说。

然而,在历代官方文献中,均没有陈璘疑冢一说,如历代《东安县志》也均记载陈璘葬于六都莲花山,这实际上也符合历史背景,毕竟陈璘是明朝太子太保,他属于以国葬形式下葬于莲花山,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只不过,莲花山陈璘墓早已在文革年代被毁,正如作家徐南铁的《断垣残壁朝晖里》一文云,今天大营村里的所谓陈璘墓无非是陈璘韩国后人以一个在中国被“文化大革命”遗弃和拆毁了的名义而新建起来的,至于陈璘本人的真身到底葬于何处,今天已不可考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更希望民间流传已久的陈璘疑冢的传说是真实的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