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祖庭国恩寺,位于新兴龙山之上,民间关于“龙山”这个地名的由来,除了风水一说之外,还流传着龙女守山门的传说。那么,这个传说又是怎样的呢?
相传当年六祖在韶关南华寺弘法时,寺前的龙潭有一黑龙经常作孽,搅得南华寺山门不宁,于是六祖便作法收伏黑龙,将其置于钵盂中,日夜为其说法,黑龙最终受到感化,蜕骨而去,龙骨就留在南华寺中,永镇山门。而当时龙潭中还有一龙女,她是黑龙的女儿,她生性善良,加上又四时聆听和尚诵经,一心向佛,便拜在六祖座下学佛。唐先天二年,龙女随着六祖由韶关回到新兴国恩寺,当时龙山之下有一泓泉水,龙女便用她身上的鳞火将泉水温热,供年老的六祖沐浴,这便有了后来的龙山温泉。后来,六祖在国恩寺中圆寂,龙女也因侍奉六祖有功获得法身,六祖真身迁奉南华寺后,龙女就留在了国恩寺永镇山门,成为龙山之护法主,而龙山也由此而得名。
这便就是新兴龙山得名的其中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富有禅宗文化和神话色彩,给千年祖庭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也为这片佛国净壤增添了一丝灵秀之气。
在新兴县六祖镇曹田村,有一处天然山坑——藏佛坑,藏佛坑上有一个六祖化身潭,此潭相传与六祖惠能大师有着莫大的机缘。那么,这个化身潭又流传着什么样的民间传说呢?
相传在唐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日三更,六祖惠能在国恩寺圆寂,六祖弟子法海禅师担心六祖真身被盗走,故而连夜将六祖真身带走藏在离国恩寺不远的山坑中。等到第二天,所有僧俗都聚集到国恩寺欲朝拜六祖真身,才发现真身已在寺中消失,大家才开始四散寻觅真身。很快,有一众僧侣在曹田村的山坑上发现了六祖真身,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播开来,所有人也都闻讯而至。这时,到场的人有新州、韶州、广州等地的官员、僧侣、士俗,他们都争迎六祖真身到自己州的道场去供奉,他们都各执己见、各抒道理,一时僵持不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建议焚香卜问六祖真身归处,看香烟飘望何方,即真身归处,这个建议得到在场所有人认同。很快,大家在附近一处空旷的平原上点燃佛香,只见一阵风吹过,香烟直贯曹溪,于是便确定六祖真身归处为曹溪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了。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十三日,弟子们将六祖真身迁奉佛龛,然后启程迎奉曹溪,六祖真身至今供奉于南华寺祖师殿中。由于六祖真身曾被法海禅师藏于曹田村山坑中,所以后来该山坑被当地人命名为“藏佛坑”,至于坑上的水潭,相传就是法海禅师安置六祖真身的地方,故而此潭又被当地人命名为“化身潭”,先贤曾有《六祖化身潭记》传世。
藏佛坑化身潭,是新兴县境内为数不多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旅游胜地,经常奔波于喧闹城市中的人们,悠闲时可以选择到这里朝圣、观光、返璞归真,寻找最真实、最淳朴的风景!
高力士,是唐朝著名宦官,在武则天、唐玄宗主政时可谓备受宠幸、权倾朝野, 而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奇闻轶事。而在云浮下辖的罗定,当地人也世代流传着一个“高力士泷州寻母”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也是有着相当充分的文献来源的。那么,这个故事说的又是什么事呢?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即今广东高州),是冯宝及冼夫人的后代,其父冯君衡,是冯宝及冼夫人五世孙,其母麦氏,是麦铁杖曾孙。到冯元一一代时,高凉冯冼氏家族已经衰落,后在一次流人叛乱中,冯元一又被阉割。后来,年幼的冯元一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奉送入朝,初得武则天喜爱,后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改名高力士,后来,高力士又因协助唐玄宗平乱有功,受封太子太保,累受宠幸,炙手可热。当然,高力士是千古贤宦,他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也从不以巧言令色侍上,所以他在后世获得嘉评。高力士是锦衣玉食了,但是他念念不忘当年在战乱中和自己走失的生母麦氏,他一直在民间打听麦氏的下落。后来,岭南节度使打听到麦氏流寓在泷州(今罗定),便马上上报高力士,高力士立即遣人到泷州寻到麦氏,并将麦氏迎送到长安。就这样,麦氏和高力士母子在阔别三十年以后终于在长安重逢,但是重逢之时,麦氏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妪,高力士也非昔日童孩,母子二人面面相觑,竟不能相认。最后,还是麦氏指出记忆中的儿子胸膛有七痣,于是高力士袒露胸膛,果然有七痣,母子二人才溅泪相拥,重聚骨肉之情。
唐玄宗听闻此事后,深受感动,立即降旨封高力士母麦氏为越国夫人,并且追封高力士父冯君衡为广州都督,麦氏从此居于长安直到最后寿终正寝,由燕国公、宰相张说撰写墓志文。这便是高力士泷州寻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这在唐、宋两朝的文献中均有记载。如唐朝郭湜撰《高氏外传》载:“高公所生母麦氏,即隋将铁杖曾孙。始与母别时年十岁,母抚其首泣曰:‘与汝分别,再见无时,然汝胸上七黑子,他人云必贵,吾若不死,得重见,记取此言。汝常弄吾臂上双金环,吾亦留看待见,汝伺之,慎勿忘却。’即与诀别。向三十年后,知母在泷州,虽使人迎候,终不敢望见。及到,子母并不相识,母问曰:‘与汝别时,记语否?’‘胸前有黑子。’母曰:‘在否?’即解衣视之,母亦出金环示之,一时号泣,累日不止。上闻,登时召见,封越国夫人,便于养父母家安置,千余年后,卒葬东京原。燕公志墓曰:‘验七星于子心,辨双环于母臂。’即此事也。”又如宋朝欧阳修撰《新唐书·高力士传》载:“力士幼与母麦氏相失,后岭南节度使得之于泷州,迎还,不复记识。母曰:‘胸地七黑子在否?’力士袒示之,如言。母出金环,曰:‘儿所服者。’乃相持号恸。帝为封越国夫人,而追赠其父广州大都督。延福与妻,及力士贵时故在,侍养与麦均。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约力士为兄弟,后麦亡,伯献纟裒绖受吊。”
这就是高力士泷州寻母的故事,这不但在罗定民间广泛流传,而且还有历史文献佐证,这应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情。如今,千年已过,当年高力士生母麦氏的流寓之所已不得而知,唯有那滚滚东流的泷江水,承载着这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