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叶向高晚年曾对人说:“石竹何氏所栖,岩壑奇绝,祈灵如响。先少师公(即叶向高之父)为诸生,得梦甚验。余为孝廉往祈,仙告以腰系白玉带。余以为妄,而其后果然。”
叶向高不仅在山中祈梦求签,还曾住观中攻读经书典籍。他功成名就后重游山中时,不仅在悬岩绝壁处题刻“洗耳泉”等摩崖,还在人称“牛蹄洞”(实为“留题洞”)之中题刻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福清另传一个叶向高到石竹山祈梦的故事。说是年轻的叶向高在一个清明节,和同学刘镇、方茂学一起到石竹山游览,顺便也去抽了一签。签上所写文字“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令叶向高大为不快。“这不是说自己功名无望么?”叶向高心想。刘镇连忙安慰:“我们还是另请详签之人,或许还有新解。”叶向高于是请了一个老和尚详签。老和尚看了签谱后笑着说:“可喜可贺,公子求的是个好签啊。”叶向高不信。老和尚解释说:“富贵无心想,‘想’字去了‘心’不是‘相’字么?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不象“成”,这预示公子将在‘戊戌’之年官居相位。”经老和尚这么一点拨,叶向高受到极大鼓舞。可他细想,觉得老和尚的话不可信,于是决定二上石竹山,祈梦以求印证。
第二次祈梦,叶向高梦见游山时折了一条竹杆做拐杖。上山时,不小心一滑手,竹竿撑着肚子。他醒来后大感不祥,只好再请老和尚圆梦。老和尚觉得很难为情,建议叶向高到石竹山下一老人处详签。叶向高走到宏路真武殿(今“真丰村”)时,看见一个老人在耘田,叫道:“老丈,我昨夜得一梦,能否帮我详释 。”老人见叶向高如此无礼,便说:“竹竿刺腹,十死九不活。”叶向高听后一惊,觉察自己失礼,马上脱下鞋袜下田向老人道歉。老人见叶向高知错即改,便笑着说:“公子,这可是个吉梦啊。竹竿是驶船的篙,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官大肚量也大。’”叶向高满心欢喜,谢过老人回去了。
另一个说法是,当叶向高和一友人第二次去祈梦时,两人竟做了相同的梦,梦见一艘船从口中驶入肚子。叶向高去请教老人时,老人说:“你梦见船只驶入肚子,说明你是宰相肚子能撑船。这可是一个好梦哟。”
第二次祈到好梦后,叶向高刻苦求学,仕途日进,最终官居相位。只因他后来不愿与魏宦同流合污,被魏忠贤排挤出阁。叶向高晚年再登石竹山时,对友人讲述自己祈梦的事,并感慨地做了七律《登石竹岩》:“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欢从胜侣招。萝径曲穿云外洞,榕门斜接河边桥。苍崖月冷仙坛静,碧海天空鹤驭遥。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叶向高《登石竹岩》诗,说明了他祈梦的实情,也流露了他对时政的不满、对党争痛恨之情。从表面看,他重登石竹山似乎是“欢从胜侣招”,写的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趣,其实不然。他虽然身在家乡,而仍然心系社稷。他致仕之后,神宗晚年更加腐败,朝政愈益恶化。此时此际,他思绪万千,一心惦念的是国家之安危、人民之疾苦,其心情是非常沉重、非常痛苦的。“玉带愧横腰”,道不尽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苦衷。“玉带愧横腰",曲折表达了他忠心报国的赤子真情。所以当神宗驾崩(不及两个月才登基的光宗又崩),熹宗继立,谕旨召他进京复职之时,他明知“时事不可为”,但为了国家民族的兴亡,临危受命,结果还是抱病赴京,勉为其难,再次肩负起首辅的重任。叶向高以国本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陈宝琛清代闽县人、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陈宝琛,未出仕前曾到石竹山祈梦。他在梦境中见一人,一手提紫色长靴,一手提尿壶。陈宝琛梦醒后不解其义。
回家后,陈府一仆人见主人闷闷不乐,就问:“老爷祈了什么梦?”陈宝琛告之梦境所见。仆人听完后,想了想说:“老爷这科包中,‘紫靴’(按福清话读音)不就是‘这科’之意,‘尿壶’土话不就是‘入内’(考中)之意吗?”陈宝琛听了仆人的话,顿时精神振奋。此后,他发奋读书,一年晋京赶考果然中了进士,后官至太师之位,当了宣统皇帝的老师。
有一次,陈宝琛还乡时特赴石竹山九仙观还愿。还愿后在山中提笔撰写了一副对联:“虽痴人可与说梦,惟至诚为能前知。”该对联后被刻成木匾,一直悬挂于道院的大客厅之中。
明永乐年间,长乐有一位13岁就考中秀才,名叫马乐(也叫马铎)的人,后来在考举人时竟九科不中。有一年又逢科考,他听说福清石竹山九仙赐梦预测很灵验,就备好香烛到石竹山去祈梦。一路爬山涉水,到了石竹山下宏路时,他看见有一个鱼贩挑着一担带鱼沿路叫卖。马乐见状,心想:假如今天不是去祈梦,一定吩咐侍童购买一些好好享用。
马乐到了祈梦之所,竟连祈三天无梦,忿然之下在仙君楼的墙壁上题写一首打油诗:“爬山涉水来求仙,三天三夜不见仙;有朝一日能出仕,定除石竹草鞋仙!”诗中显露不满情绪。谁知题诗的当晚,马乐即获一梦。仙君以诗诫之曰:“千山万水来求仙,何念带鱼口味鲜;是汝心不虔,骂我草鞋仙。念汝一日君,不然打一鞭!”
马乐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知道诗意诫谕之意甚明,于是心存疑窦赴京赶考。此次考试马乐竟中“状元及第”,朝廷授他“翰林修撰”。因其名字要避讳永乐帝,遂由皇帝赐“马驿”为名。当时正适春南郊祭祀,而此时永乐帝染疴,状元及“天子门生”们就奉旨代皇帝祭天,所以马乐又被称做“一日君”。
后马乐请旨回乡,感念仙君赐梦,即上石竹山还愿,于当年自已壁上所题诗的旁边,又撰一联曰:“一念鱼羊三宵无梦,九仙赐马一日为君”。此联原存石竹山道房客厅中,据说在“文革”中被人毁坏。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官至直隶巡抚、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名声显赫一时。李光地未出仕前曾游历福清。一日他来到石竹山,因登山劳累住在寺中。夜晚,他梦见一队骑兵要追杀他,他仓皇逃命,不料碰到了一根木头,刺破他的眼睛。李光地梦醒后,眼睛疼痛难忍。他以前曾听人说石竹山的梦很灵验,由此想:“刚才一梦不说明自己前程无望吗?”他感到十分失望。可后来,李光地却仕途顺利,官位通达,最后做了相国。他想起以前梦中之事,才顿悟到原来仙翁已将“相”字预告他了:“木”撞“目”,不就是“相”字吗?
王绍兰是浙江萧山人。少年好学,深研经史。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考中进士。先后任屏南县知县、惠安县知县、闽县知县,后升福州海防同知、福建巡抚。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罢官回乡,家居十八年,专心著述,成为经学专家。
当时传说海口镇里美村财主俞世富,将女儿嫁给东张镇的杨家。盗贼史文龙化名“龙文史”,以送礼为名潜进杨家,杀死新郎奸污新娘,又乘机盗走一个“龙凤金耳扒”后逃往连江。王绍兰接手此案后,迟迟无法破案,就上石竹山祈梦,以求仙君指点迷津。是夜,王绍兰梦见福清龙江和福州闽江两条河流交汇在一起,又梦见仙君说:“一江一江又一江,江东桥下数畦葱。若待元宵佳节夜,龙光此案自然通。”王绍兰醒来后,自己详梦:“两江交汇,不就是‘连江’吗?‘元宵佳节夜’不就明说要在元宵节夜晚去抓罪犯吗?”于是,当年元宵之夜,王绍兰迅速带上差役前往连江,果然在观灯的人群中看见一个女人头上插着一个“龙凤金耳扒”。王绍兰将女人抓来一审,她即招出其夫就是史文龙。此案终于真相大白。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