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藤牌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一种古代兵法实战技术,自明至今已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如今仅存于我国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沙河藤牌阵历史悠久,在北方文化遗产中十分罕见。
300多年来,它在防身御敌和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它不仅代表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蕴涵着中化民族不畏强暴、无坚不摧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对研究古代人文社会、古代军事、兵法战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突出的社会价值。
商代,在北方部族之征战中,便有人发明了攻防护身的藤牌,之后历代战争中,被各个不同的军事指挥人员发展成进可攻敌、退可防身的藤牌阵。
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军攻打北京溃败南退,途中一义军将士秘密逃遁十里铺村,隐姓埋名至去世。此人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词,偶遇邻人欺侮,只以微笑还之,村人送绰号"老拙"。村民知道"老拙"的武艺独特,便纷纷请求老拙教几手防身。耐不过,老拙便将"藤牌阵"传授村民来护村、防身,并留下阵法"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谁传外谁死"的训诫。
三百多年来,村民遵循训诫,将藤牌阵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十二代,经常习练者达二百余人,在当地,藤牌阵现已被列入小学体育课程。
藤牌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北方太行山一带常见的藤条。古代为了实战需要,选取太行山上的优质藤条,经过沤泡,使之变得柔软而坚韧,编成一顶大圆形藤制品,中间夹上棉花之类的物料,尖顶部罩上画有虎头的生牛皮。
藤牌阵使用的武器除藤牌外,还有短刀、三齿刀、长矛、木棍等,开战时常设为二人对打或多人对打或一人防守多人攻打。持藤牌、短刀者为守方,藤牌用于防御,短刀锋利可削铁甲,可谓攻防皆备。作战时藤牌兵左手持藤牌,右手持短刀,跳跃滚动,迅猛向前,滚至敌人面前时,抡起右手所持短刀砍杀敌人。当遇大队敌兵袭来时,则使用密集队形擎起藤牌作为掩蔽,起到限制敌人弓马的作用。如果发现敌人散开,立即变为小队,每个兵卒活动的范围为八尺,进退灵活,尤适宜在旷野或山地作战。
实战时藤牌阵法变化无穷,常见的有一字长蛇阵、八卦连环阵、梅花五方阵、四门迷魂阵、八门穿心阵等,阵容可随实战需要扩大到成千上万人。藤牌阵在对打竞技或集会表演时,有鼓乐伴奏。其器具有战鼓、大锣、大铙、镲等辅助,鼓法有进军鼓、退却鼓、变阵鼓、得胜鼓等十多种。
现在远离了战争,十里铺人对所制藤牌进行了创新,即选用太行山产的荆条,编制藤牌,然后在藤牌顶部罩一块用帆布画就的面料即可。这样制作的藤牌既轻便实用,又不影响街头庙会上的助兴表演。
藤牌阵原为古战场克敌制胜之阵法,经演变进化,现已成为防身健体的竞技形式,以及赶集、庙会民间艺术助兴表演活动。其招式表演融入古、今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艺术价值高,每逢各地有大型民艺汇演,藤牌阵表演都会引来观众如潮,掌声一片。
由于藤牌阵的特殊历史和传承方式,它的传承人一直不多,由于投入不足,训练时间、器械不到位,技战术挖掘研讨不够,多数藤牌竞技手技战术生疏,基本功谈不上,阵法不整,动作生硬简单化。许多老人讲:沙河藤牌阵中古战场拼死相争的神韵魅力不见了,远不如解放初期的竞技水平。
目前,会藤牌阵全套阵法的,只有第十二代传人胡道正一个人了。沙河藤牌阵的传承已告濒危,亟待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沙河市的胡道正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