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云南腾冲民俗文化(4)

绝情2024-02-28

山野画师动京华

在素有“文化名邦”之美誉腾冲,活跃着这样一群农民。他们酷爱绘画艺术,把作画当作生产劳作之余最主要的精神生活追求,且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他们中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教育,有的甚至不懂多少文化,并且他们都是从未脱离农业劳动的生产者,只在农闲之余作画。可以说他们都是一手拿画笔,一手握锄头的山野画师。然而就是这样毫不显眼的泥腿子,却创作出了数量颇丰、质量上乘的农民画作品,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部分作品甚至享誉京华,声播海外。

农民画,是中国农村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古老而年轻的特殊画种。其源头可以上溯到早期农耕社会里出现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人、皮影、窗花、板画、年画等。现代意义的农民画,是50年代末期以农民自发组织到有关部门引导。以吸取剪纸等姊妹艺术到纸上、墙头作画而形成的新画种。作为一种画种的特定称谓,农民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构思和色彩上都有别于其它绘画作品。

腾冲农民画是七十年代才在群众绘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较之于内地起步较晚。或许是腾冲神奇秀丽的山川风貌和内蕴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亦或是腾冲历来崇文尚教的缘故,腾冲的农民画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的灵性,加上文化馆多年来不遗余力的辅导和培训,短短的时间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作者之众、作品之多、风格之奇,在全国也不多见。目前,腾冲农民画的整体艺术水平已不低于我国着名的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农民画。而且,腾冲农民画作者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傈僳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也就是说,腾冲农民画事实上是少数民族农民画,这在全国恐怕就绝无仅有了。

长期以来,腾冲农民画创作一直都比较活跃,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累计已作画上万幅,先后有近六百人次参加了省、地群艺馆和县文化馆举办的培训班。涌现出了万德荣、余海青、余全发、郗发显、段明礼、刘永周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农民画家。先后有多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出并获奖,一百二十余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作品被选送到日本、美国等展出并被当地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先后有多幅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有近百人次获国家及省地表彰奖励,余海青的作品《上刀杆》还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与日本青年访华团珍藏。

正是由于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才使腾冲农民能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超越小农意识的局限,淡泊名利、安心创作,追求高品味的精神享受。他们白天是农民,晚上是画家。经常要靠省吃俭用,才能获得绘画的原料、画笔和纸张,甚至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但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愿放下手中的画笔,依然用火一样的热情讴歌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用他们独特的审美意志和表现形式,描绘家乡的山川风貌、历史胜迹、风俗风情,反映他们身边火热的乡村现实生活。

腾冲的农民画家们,善于从民间艺术和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他们总是用一种独特的视觉,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掘其内在的美,再运用质朴、自然、直观的绘画语言,生动描绘了一幅幅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面,以抒发腾冲现代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的向往、对幸福和爱情的追求。这些作品笔法老练、意趣高远,手法新颖,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是新时期农民在艺术创作上的精神表露,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美学追求和精神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0年6月,荷花乡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特色艺术(农民画)之乡”称号。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