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路棚是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一项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活动,始创于明嘉靖年间,流传至今,也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习俗。街路棚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份举行,具体的日子是由村里理事会的人求神拜佛,得来良辰吉日。街路棚的形式主要由广场式书画艺术布展和游行两大项目组成。 其中广场式书画艺术布展,是沿着街道,在商店面前搭建临时街棚,长达1600米,并且会在每个路口设置牌坊。临时街路棚的搭建,是为了展览书画等各种民间艺术品,大约2800件,连续展示三天三夜,之后就拆散。
另外一项活动就是民间游行。在街路棚展览的这三天当中,会有男女英歌舞,大小锣鼓队,笛套音乐队、标旗等游行小队伍经过。当游行队伍来到时,看展览的人们可以驻足观赏一下游行文化。白天和晚上都会安排潮剧演出,可以让村民放松愉悦。每年参加游艺演出的人达到几千人,非常热闹,非常隆重,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观览。
“街路棚”风采体现的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体现了贵屿人民淳朴的民情和真诚,他们为了每年的艺术文化节诚心诚意的搭建街路棚,展示村里的文艺,安排各种游艺活动,会很热情地邀请和接待外来观览的人们,他们追求自己的精神愉悦,也很大方与他人分享,非常热闹而又充满民间情义的活动。
贵屿街路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贵屿镇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西部,与普宁市南径、麒麟二镇相邻,距潮阳市区35公里,练江主流经本镇边缘,镇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
贵屿街路棚为广场式书画艺术布展和游艺二大项目组成。即每年农历二月(定月不定日)在沿街商店前搭起临时木棚,离地面约2米高,规格统一的木框悬挂书画艺术品,木柱配以古今楹联,棚顶盖以防雨白布,各路口设牌坊多个,书画、楹联、摄影展品约2008件,另有收藏品2800件,整条街布展1600米。展出三天三夜,24小时开放,自由观赏。同时,有潮剧、男女英歌舞、大小锣鼓队、笛套音乐队、标旗等各种游艺活动,每届参加的民间艺人达8000人,参观人数约20万人次。
贵屿街路棚,始创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四百余载。每年的农历二月初都举行一连三日的传统“春游”活动,模仿苏州庙会的做法,同时举办书画展览,由当地人进士陈江、陈洸倡办,历代依附乡民纪念唐代为抵御安史之乱而殉难的英雄张巡、许远“双忠公”的活动,相沿成习,清初开始进入繁荣期,各街道商号争相参与,各种书画艺术品择优悬挂展出。“艺苑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这便是清《潮阳县志》对“街路棚”的生动写照。如今,这一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又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贵屿人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接受鲜活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使街路棚活动更具鲜明的特色和风采。1950年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停办。1989年,在各级部门关心支持以及海内外乡亲共同努力下,“街路棚”得以恢复。1999年起,增扩布展范围及游艺活动,内容进一步创新。
近500年的传承沿革,贵屿街路棚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潮汕文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传统美德教育,主题鲜明。同时,具有研究古代潮汕移民史和南北文化交融重要价值。这对于满足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和睦乡邻,团结海外侨胞,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经济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曾以“中华民俗文化一绝”作专题推介传播。
2009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