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红静君2023-06-16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遂溪县隶属于广东湛江市,位于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上,西临北部湾,东临湛江港湾。遂溪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从明、清开始,就形成了舞狮习俗,并经历了起源于民间而生、植根于民间而荣、传承于现代而兴的发展过程。2003年12月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遂溪醒狮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时期,并形成了习俗,成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活跃于民间。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我国许多地方在各种节日和庆典时都舞狮助兴。我国的舞狮分为北派和南派。南派中难度最高的是梅花桩舞狮,桩长14.8米,高2.9米,表演情节分为起式、探桩、上桩、飞桩、采青、回桩、收式等,在表演过程中,将狮子憨态可掬、喜怒惊疑、跳跃翻腾等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融舞蹈、杂技、武术等于一体,被誉为“中华一绝”。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遂溪醒狮的表演已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高台狮、高竿狮、桩狮。最高的桩近3米,醒狮飞跃跨度最大达3.7米索桩,已被载入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

遂溪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杂技、美术于一体,表演仪式、形式、套路、技艺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承载了遂溪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

遂溪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汉族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汉族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遂溪民间醒狮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传统狮和高桩狮。传统狮以地上装设的凳、桌、梯和配以盆、桶、箩等物品表演为主。高桩狮则在传统套路上,加以发挥提升,在制作一条长达巧米、高近3米的高低错落的桩柱上表演,更显惊险高难。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传统狮套路程式:醒狮、眨眼、抹眼、搔首、舔毛、洗面、饮水、戏水、过桥、上山、采青、吞青、下山、回桥、收式。

高桩狮套路程式:醒狮、出洞、起步、环步、探桩、上桩、过桩、越桩、采青、吞青、碎青、吐青、回桩、一飞桩、下桩、拜谢、回洞、收式。桩阵的高低装置,是根据套路、动作、编排、舞狮者的体能、功底技巧而设计。一般来讲,套路程式都有其主题名称,如传统狮:"桥底寻宝"、"步步高升"、"驱邪纳福"、"五谷丰登"、"金玉满堂"、"前程锦绣"等。

高桩狮则多称谓:"迎风博浪展英姿"、"无限风光在险峰"、"攀崖飞涧竞风流"、"追星赶月采灵芝"、"红土醒狮显雄风"等。遂溪民间传统狮表演的项目一般分庆贺、竞技、联谊、驱邪、阵式和演艺等六类。

庆贺:由1--2只狮口含金条、金钱、金砖、元宝、玉器等道具,拼砌成主家姓氏或福、禄、寿、喜等吉徉语句和图案,以示恭贺。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竞技:由两个或多个狮班同台献艺,好胜争强,各显高难灵巧之狮艺,以求名扬乡里,称霸狮坛。

联谊:两班或多个狮班同台表演,结友联谊。点香交拜,群狮起舞,同庆共乐。驱邪:醒狮以蝎子、娱蛤、毒蛇、蜘蛛、青蟹等邪毒物类,对照生辰八字相克或对人对事降咒设局给予撕咬、肢解、吞食,以求达其驱邪镇恶之目的。

阵式:由主家的狮班为应邀前瘫的各个狮班设下阵式,各狮班又按狮坛规矩以不同招式套路技艺破阵,表演时配鼓乐、族旗、呐喊,场面气氛热烈。阵式有梅花阵、七星阵、八卦阵、蟠龙阵等。

讨演艺:表演醒狮的各类采青套路,如采桥青、盘凳青、云梯青、三山青、楼台青、高杆青、八卦青、椰子青、灵芝青、捞月青等一百二十多种。亦有主家故意设置障碍与阵式,考验狮班的采青技艺。

广东湛江遂溪醒狮

遂溪的民间舞狮,特别注重狮的形神、步法和动作。

神态包括:喜、怒、醉、醒、睡、静、动、惊、见、疑、寻、盼、探、望、戏、饿、狂等。

动态包括:翻、滚、卧、爬、扒、闪、腾、扑、跃、起、伏、坐、咬、撞、点、舔、抓等。形态包括:睡醒、抹眼、抹嘴、擦脚、摆尾、搔痒、洗面、挖耳、眨眼、喘气、伸腰、探水、饮水、刷牙、弄须、追鸟、扑蝶、望月、惊天、咬虱、撕蝎、吞蛇等。

狮形步法:马步、弓步、虚步、碎步、趋步、跪步、立步、跳步、跃步、抢步、踏步、点步、探步、回步、铰剪步、倒插步、蟠龙步、麒麟步、七星步、梅花步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