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徐闻民间民俗风情(2)

宁陌夙2024-05-10

5、漫话绞脸毛

“绞脸毛”(亦称拾脸)是一种在民间已流传上千年的古老的美容术。美容时,“美容师”将蛋粉往被拾脸者脸上涂匀,嘴咬线头,两手把两条交叉纱线来回不停地把脸上的毛绞下来。

古时候,这是一种普遍而体面的美容方式,也是未婚女子在出嫁前必做的一种习俗。据说,绞脸毛很有讲究,一是姑娘出嫁前两三天就要做脸毛,这叫做新娘“开脸”,未嫁的年青姑娘是不能绞脸毛的。给人绞脸毛的都是嫁人生儿育女的女人,且这人家庭和气、衣食丰足,人丁兴旺,意在经她绞过脸的过门姑娘添丁发财、家庭和美。二是婆家的妇女绞脸,媳妇回娘家的前一天,就要绞脸,脸越干净婆家越风光富有。三是串门做客和过年妇女也要做脸,表示女人爱美整洁,去旧迎新,生活好过。

原生态的“绞脸毛”美容术已成为徐闻民间一种习俗,为了继承和发扬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徐闻文化部门便把来自民间的“绞脸毛”提炼、创作成民俗舞蹈《拾脸》,深受好评。

徐闻民间民俗风情

6、过火山

在徐闻民俗文化艺术中,“过火山”作为原生态民俗得到挖掘演示,令人感到文化艺术的博大神奇。

每逢大年正月十五日晚,白沙埠附近村民、观光游客都聚集在白沙村雷皇庙前空地上“过火山”,祈求平安富贵。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火山”已成为融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活动项目。每年举行“过火山”仪式的活动顺序是:首先是“请师”。其次是“师傅”全天要祭拜祖先,诵经作法祈福;三是要准备柴火,当夜十二时正开始起火燃烧,木柴的柴质全部燃尽成火红的炭需要2个小时;四是把成堆的红色火炭拉开铺平,形成一个约2米多宽、4米多长的“火山堆”;五是仪式开始后,“师傅”先口含烧红的铁犁头,赤脚踩在这堆2米多宽、4米多长燃着红红炭火的“火山”上口诵经文进行表演;六是在“师傅”的引领下,人人都可“过火山”,即赤脚光足地从火红的炭火上走过,却安然无事,一边走一边跟随法师(即师傅)用经文大声吆喝,一开始是几个人一组,而后人们都想试一试,法师再引领上“火山”。越走越多,反反复复,直至炭火完全熄灭为止。

徐闻民间民俗风情

此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让人惊叹不已!在我国,“过火山”和“上刀山”都是非常古老的祭祀礼仪和习俗。据了解,白沙村人“过火山”闹元宵的历史悠久,始于150年前。人们沐浴在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里,“过火山”为的是祈求新年平安幸福。

7、功班藤牌舞

功班藤牌舞属明代健舞,古代流行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现仍流传于徐闻县迈陈镇东莞村。

功班藤牌舞集武术、舞蹈、音乐、杂技、美术、文史于一体,是富有特色的地方民间民俗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牌。其步法采用了武术的马步、弓步、卧步、跳步,其阵法采用了长龙阵(一字阵)、十字阵、八卦阵,两军对垒破阵,双人对舞击刺,变化多端,动作粗犷、强烈,气势磅礴、排山倒海。鼓点属军阵鼓点,锣鼓琐钠为“舞十番”音乐,激越动人,鼓点节拍激扬,舞蹈动作准确、干练、娴熟,协调一致,曾有古人留诗赞云:“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岩前花木舞春风,银河影浸月光寒。”

徐闻民间民俗风情

8、徐闻民间民谣、谚语

徐闻县民谣、谚语蕴藏丰富,流传甚久,分布很广,且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内容多为歌颂人间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憎恶反抗的斗争精神以及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民谣、民谚植根于劳动人民之中,有口皆碑,不绝于耳,不愧为乡土文学的瑰宝。其中一小部分的民间歌谣如:放牛歌—— 水牛仔,角犄犄,牵去田头田尾饲。过路人问几钱买,唱歌博个不用钱。鸡角哥—— 鸡角仔,鸡角哥飞去菜园吃菜秧,飞去深山吃竹籽,飞去海南吃槟榔。认同年——月光光,月圆圆,三娘织布在庭边,脚踏圆规响噫呃,手合槟榔认同年。人认同年多例例,亻赤认同年隔条溪,人认同年送花帕,亻赤认同年送花鞋。花鞋不如花帕新。新新礼银和礼巾,新茶托托茶礼,新新礼盘托礼银。

民间谚语如:三月北风头,四月北风尾,五月北风晒似火。鸡晒翅,出大日,鸡晒腿,下大水 。水浸中秋月,云遮元宵灯。有千年邻居,无百年亲戚。生子不教训,父吃土,母吃粪。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老实吃不了,山尧岖(不老实)使加钱。草无心不发,人无良心无久长。

自古以来,徐闻民俗风情浓郁,人文鼎盛,很多具有浓郁乡土滋味的、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遍布于当地的城乡镇圩,徐闻县传统民俗活动却魅力依然,共畅享千年的民俗文化盛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