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敦煌民间节日饮食习俗(3)

权欲萌妹2023-09-29

冬至搓杏壳篓

冬至节也有固定食俗,即吃“杏壳篓”,就是通常说的“杏皮面”。敦煌民间在冬至节这天必须食荤,无论大家小户都要割点肉做成以杏皮子为主,配以洋芋片、萝卜丁、干菜等混合而成的汤面,这就是“冬至饭”。

“冬至饭”必须在早上吃,意思是过了冬至节,白天就一天天地长了起来。因为敦煌民间有“过一冬至,长一中指”的顺口溜,也就是说人们睡觉的时间短了,白天劳做的时间多了。把“冬至饭”做得美味丰盛些,让家里人吃了多干些农活,争取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就有“吃了冬至饭,干活多流汗”的谚语。

民间还有“数九”的习俗,把“冬至”称“交九”,意为寒冷冬天到来,数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要过去,春天来临。民间有“头九二九,关门备守(意为气候寒冷,注意防寒);三九四九,冻破茬口(冬季气候最寒冷的时候);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黄牛满地转(开始种田)”的民谚,表示天气的变化和人们对春天的渴望。

腊月初八煮腊八粥

在敦煌民问,每年腊月初八,家家都要煮腊八粥。腊八粥原料是大米、小米、红豆、核桃仁、红枣、红糖、花生仁、桂花等,相当于现在的“八宝粥”。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境很穷.给地主放牛,吃不饱肚子,饥肠辘辘。一次,他在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眼睛一亮,心想:抓个老鼠充饥吧!于是,伸手向洞里摸去,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豆子、红枣、粟米等,五谷杂粮样样都有:他把这些粮食洗净,煮了一锅粥,喝起来香甜可口,成为一顿美餐。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当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觉得平淡乏味想换换口味。一天,他忽然想起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来.就传令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膳,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朱元璋吃后大悦.即为此粥赐名“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烙灶干粮

睹月二十三是“祭灶神”的日子。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向“灶王爷”敬献供品,虔诚祷告,祈求来年家事吉利、人丁康泰。据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稽查善恶的神仙.腊月二十三他上到天宫向玉帝汇报人们善恶,腊月三十回到人间。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些自己家里的好话,消灾免难,因此,这一天,妇女们便忙着给灶王爷准备上路的食品,烙“灶干粮”。

“灶干粮”是在兑好的发面里卷上清油、香豆子或其他佐料,烙成像小点心块那样的圆饼。到了晚上,家庭主妇洗手、净口后献供品于灶君神像前,口中不住地念叨:“灶君爷,吃干粮,吃饱喝足上天堂;灶君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祀完毕将“灶干粮”分给众人食用。“祭灶”是过年的前奏,农村有一句俗语叫“一到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因此,民间又把腊月二十三叫“小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