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旧俗,每年阴历五月端午后,天气暖和,农事闲暇,游客陆续上山。到了五月十三日,莲花山清应寺有盛大庙会。四乡六渠的农民和城中市民纷至沓来。有拜佛烧香的,有求子还愿的,有玩耍游览的,有打点生意的……五月端午武威姑娘有绣荷包之风,什么“五彩绣球”、“菱角儿”、“寿如意”、“样云子”之类,到庙会时,挂在脖子上,会有青年后生来抢;如果未见青年后生抢反倒是不光彩的。也有姑娘、小伙子在山坡上对山歌的,歌声笑语,此起被伏。文人骚客多有咏诗者。清代张昭美与友人登临莲花山,即兴赋诗云:“未到灵岩意已闲,踏苔们壁闯松关。悬崖绀宇云封径,断涧红桥石作斑。”写出了当时莲花山的景色。
莲花山腰的药王宫现已无存,但宫前的药王泉仍从石罅中款款流出,叮咚作响,汇集成一个水潭。潭水清澈见底,用之煮茶,清香无比。古人有诗曰;“药泉汲水供茶社,松石点苍入画图。”据说,药王泉水可以避邪祛病,延年益寿,喝了之后,一年内万事如意,百病不生。因而,游莲花山的人必来此畅饮,并想方设法带回家中,视如“神水”,供家人品评。喝了药王泉水之后,再围仙人树转一圈,更是吉星高照,万事顺心。相传,莲花山下住着一户人家,母子三人相依为命。老大出外摘生意;老二在家务农种田,侍奉老母。接连几年,风调雨顺,新开荒地连年丰收。老二娶了一个俊俏端庄的媳妇,针线茶饭出众,但生性刁野,待人奸诈苛刻,还时常打骂丈夫、虐待婆婆。天长日久,婆婆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忍化。这节骨眼儿上,出外搞生意的老大带回一些银两孝敬母亲。不料银两落到了老二媳妇手里,她亲自找医生给婆婆看病,去药店抓药,熬好后,亲亲热热地说:“妈妈,待晾温了,就及时喝下,药到病除。”媳妇刚出门忽然一个老翁出现咕嘟咕嘟把药喝个一千二净,然后飘然逝去。
媳妇进屋一看碗底朝天,婆婆躺在炕上纹丝不动,便跪下假装悲伤地对丈夫说:“快给妈妈准备后事吧,我看她不行了。”老二便找木匠做棺材,这时,老大赶回家来了。
母亲听到日夜思念的儿子回来了,马上睁开了眼睛说:“我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父亲说,村南莲花山上有一眼药王泉,我喝了这泉水病就会好。”老二媳妇一看婆婆末死,吓得不敢吭气,连忙做了一串锅盔让兄弟俩带上去找药王泉水,并附在丈夫耳朵上吩咐了几句。
兄弟俩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药王泉。哥哥在路上吃了弟媳妇做的锅盔,到泉边时已头晕眼花、神志不清了。朦胧中,一个老翁舀起一瓢药王泉水说:“孩子锅盔里有毒药,赶快把这水喝下去!”老大喝后毒性解除,连忙背上药泉水,给母亲送来。
母亲喝了药泉水后,面色渐趋红润,病情大为好转。老二夫妇一看这药泉水如此神奇,使用一瓢涝坝水换来母亲房里的药泉水,各自盛了半碗品尝。老二刚喝下两口,感到味道不对,叫了一声“苦——”,双腿一软,跪在地上,浑身僵硬了。老二媳妇咽下半口,喊一声“麻啊——”,也跌跪倒地上,不能动弹。这时,那个老翁又出现了,说:“孩儿,你多次投毒谋害你母亲与兄长,天理不容。”
后来,老二夫妇变成了两尊跪在地上的石像,药王泉也改道从这两尊石像前流过。从此,不孝敬老人和心怀叵测的人,不敢饮用药王泉水,民风也因此而好转。药王泉至今是凉州人心中的神泉。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