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铁枝,又叫走古事,大田建设、太华以及永安槐南等地盛行,其中建设最盛。铁枝是由轿脚、铁枝、轿椅组成,轿椅周围镶有各种飞禽走兽,金山银山,配以彩花、花灯、纸马、木偶等各种花饰装点,绚丽别致,表示丰衣足食,吉祥如意。铁枝由一架“铁枝”和一架“鼓城”组成,称之为一“景”,由两人肩抬,多人驾护行走。每景铁枝就是一个传说,如“穆桂英挂帅”、“薛丁出征”等,在“铁枝”上坐有一名8至12岁的男童,身穿盛装,扮成三国、唐代或戏曲的人物,如穆桂英、李世民、姜太公、花木兰等。“铁枝”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彩扎、纸塑等艺术门类的精华。
打黑狮是一种傩面舞与南狮表演的混合物。傩面舞在远古时代便是民间驱鬼逐疫的巫术舞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民间对狮子很有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扮演黑狮者手持狮状傩面,后面数人手牵由灰色麻布扮饰的狮身。宗祠前的贡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丰盛的祭品。黑狮跳跃着围着贡桌转圈,探身取食。跟在身后的人群戴着各种面具,发出“嘿嗬、嘿嗬”的吆喝声,以敲锣打鼓的方式驱赶、惊吓黑狮。
黑狮惊慌奔逃,时而冲向人群,时而冲向贡桌,人们围着狮子,赤手空拳与黑狮打斗,黑狮绕着贡桌转圈,抵抗着人群的围攻。有时又爬上庙里的大龙柱,有时又掉头往庙外冲,但很快又被人群驱赶回庙里。如是五六个回合之后,黑狮经过无数次反扑,终于精疲力竭,动作幅度越来越小,最终无计可施,匐匍倒地。与黑狮搏斗的武士们团团围住黑狮高声呐喊,欢呼胜利。
流行于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赛猪活动是该村苏姓村民的祭祖活动之一。苏姓人家的祖先是宋末抗元英雄苏十万,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乾隆丙辰年间也就是公元1763年建造了万应庙,每年的农历十四,是苏十万的诞辰日,于是每年的农历十四内洋村的苏姓就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延续至今。
活动时间:正月十四上午
活动地点:屏山乡内洋村
传说田姓祖先原在朝廷做官,春节回家,想找乐子热闹一下,他想起在京城看到北方的旱船,自己碍于面子,就让族里的孩子扮成八仙,用竹子做成旱船,舞起竹马。
赏灯时间:正月十四、十五晚上
赏灯地点:上京镇梅林村
温馨提示:春节期间,人多嘲杂,多为夜间活动。参加者请评估自身能力,充分认识其风险性,对产生的后果自负。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