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甘肃酒泉风俗和禁忌(2)

盼凝氏2023-06-27

5、肃州民间社火“扭秧歌”

肃州社火舞蹈的一种,其特点是在一个能转动的圆盘(磨盘)中央树一直杆,杆顶坐一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十二生肖的动物造型,随着圆盘(被车载)下面轮子的转动,圆盘也转动(一般由人手推转),其它舞蹈队形在其四周变动,行进表演,俗称磨盘秧歌。磨盘是社火的核心,磨盘转到哪里,社火队伍到哪里表演。

6、肃州民间社火“舞狮子”

流行在肃州的狮子舞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从西域传入肃州,很快传到了周边地区。它的主要特点是表演功夫过硬,动作高难。表演者在叠架起的多张方桌上翻腾跳跃,举步轻盈自如,十分惊险又极为精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肃州蔬菜公司的狮子舞最为出色亦最为有名。

7、刺绣“布兜”

自明清以来,肃州年轻的媳妇和未出嫁的姑娘都有在父母或老一代妇女指点下绣香袋缝荷包的习俗,这种刺绣从春节前后就悄悄开始了,持续到端午节时为止,端午节那天,女儿们梳妆打扮一新,结伴出游,胸前挂满了自己近半年来的刺绣成品,主要是内装香草的荷包或漂亮的香袋,它们五颜六色,造型新颖,所绣纹饰精美异常,与女子们相互映照构成流动的风景,走在路上引人注目而赞赏。

8、肃州民间传统的社火舞蹈“跑旱船”

肃州区社火最传统的舞蹈之一。其原理与太平车,福禄车一样,只不过把车子换成了船的样子。女子带着船在水面上漂来漂去,做出水波轻漾,船随水流之状。一长须老艄公则双手持桨在船的前头或斜上方用力划水,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动作逼真形象,乘船女子则乘着船儿跟着“艄公”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与艄公十分默契。因是陆地上行“船”,故名“旱船”。其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艺术形象也较为生动。

9、裕固族传统服饰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采取政府补助的形式,为群众订做裕固族传统服饰。时下,着民族服装成为该乡群众的新时尚。

10、钟鼓楼击鼓仪式

钟鼓楼座落在肃州城区中心的钟鼓楼,是一座距今1600多年的古建筑艺术珍品,现今所见是清光绪31年重修的,它的基座有东西南北四个券门,门额题有“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鼓楼三楼内有一口大钟,每逢正月初一和十五,早晚各鸣一次,声闻数里,与嘉裕关城楼的大钟遥相呼应,后毁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春节的社火汇演都在正月十五的鼓楼四周进行。鼓楼台基上面东南西北各置一面大鼓,鼓手听号令同时擂响。社火表演正式开始,鼓声因高而远,由此开始把该年的春节文化活动推向高潮。二十多年始终不变,鼓楼正月十五击鼓鸣钟渐成为肃州区的特色传统。

11、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