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封建礼教倡导“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及“贞节烈女”(指年轻女人丧夫后不再改嫁者)等等,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用以束缚和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提倡“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神圣不可侵犯。这就形成了一道无形的精神枷锁,犹如泰山压顶,紧紧压在女人的头上,致使那些中青年寡妇们惨遭迫害,如斗胆提出改嫁,会遭人们非议,认为是大逆不道,甚至群起而攻之。为了追求表面上的“贞节”,宁可放弃后半生的幸福,而不得不独守空门,抱恨终生。这种封建礼教遗毒,一直延伸到民国时期,寡妇改嫁,仍遭世人歧视与诸多限制及阻挠,迄至全国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世俗旧观念才有所转变,寡妇改嫁受到法律的保障,得到人们认同,其本人亦解放思想,敢于冲破社会舆论的压力,追求个人的幸福。
旧社会的寡妇一族,因年龄大小、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以及所受封建礼教影响的深浅,其所选择的道路亦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五十岁以上的寡妇。旧社会的女人,十四五岁便谈婚论嫁,十七八岁大都已过门成亲,到五十多岁时,早已儿女成群成家立业了,即使其丈夫去世没有留下很多遗产,但其子女既长大成人,可以自食其力,她本人亦可以由子女赡养,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因此,这类寡妇,基本上都不会考虑再嫁的问题。所谓“人到中年万事休”,况且年过五十,已接近晚年,唯一选择的就是在家中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儿孙辈,安度晚年。
(2)三四十岁的中年寡妇。这种年龄段的寡妇,其儿女约十岁左右,要把他(她)们抚养成人,还得花费很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如其丈夫生前家境较为富裕,留有较多的物业遗产,靠收租食粮足以维持其后半生的生活者,一般亦不会考虑再嫁问题。按当时的社会俗例,寡妇再嫁时,其亡夫的物业财产不能带走,收归其家族中亲房人等所有。因此,她亦只能自认命苦,想方设法把儿女扶养长大,将希望寄托在后一辈身上。如其家境比较贫困者,生活走投无路,无依无靠,唯有顶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世人歧视的眼光,物色合适对象重新改嫁。如她尚未生育儿女,自己要求不高,愿意嫁给别人当填房或上了年纪的男人做妾氏,生活能够温饱,也就心满意足了。如育有儿女,可能别人会嫌弃,改嫁则比较困难。
(3)二三十岁的年轻寡妇:这种类型的寡妇,处境最为凄凉。年轻守寡,精神上及肉体上均遭到极大的伤害,今后漫长岁月,如何渡过余生?在这类人中,有的是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世家,知书识礼,长期受封建礼教薰陶,对历代封建王朝的忠贞烈女终生守寡,得到皇帝御赐贞节牌坊的典型事例,牢记心中,好女不嫁二夫与三从四德的旧道德观念中毒太深,如欲重新改嫁,又怕影响娘家父母声誉,遭世人谴责与耻笑,思想顾虑重重,心有余悸,退一步说,如果真的改嫁,亦不一定就可以物色到满意的夫郎。若其夫家及娘家的家境比较宽裕,生活不用忧愁,尚未生育有子女,以后抱养回一个养子,相依为命,亦未尝不可。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迫于无奈,唯有强忍悲痛,终生守寡,独守空房,抱恨终生。至于那些家道贫寒的年轻寡妇们,虽然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但因环境所迫,生活无依无靠,除了改嫁,别无其他选择。好在自己年轻,如长相俏丽,重新物色一个郎君,亦非难事。
相对来说,生活在惠州城内的寡妇处境稍为好过一些,如果改嫁,外界阻力不会很大;如生活在附近农村的寡妇,受到很多乡规族约限制与刁难,终日提心吊胆,稍有差错,就会招至大祸临头,狼狈不堪。
传说清朝末期,水口村有个少妇,年方二十,丈夫不幸病逝,尚未育有儿女。其家翁家姑认为她是克夫相、不祥之物,因此带来厄运,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她终日骂不停口,甚至加以毒打,诸多虐待。从此,她只能在凄风苦雨中过日子,痛不欲生。后来,她前夫的一个十八岁堂弟,对她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好言安慰,由怜生爱,彼此互有好感,日久生情,不能自拔。一个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个是文君新寡的怨妇,正是干柴烈火,情不自禁,在一次田间劳动中,他俩终于在荒山野岭中偷食禁果。有了第一次的幽会,就必然有第二次、第三次……。当时,他们亦知道长此下去不会有好结果,曾考虑过一起私奔,但又苦于手上无钱,难求生计,只能听其自然。孰料夜长梦多,好事多磨,在后来的一次幽会中,竟被族人发现,捉奸在场,招来弥天大祸。其家翁、家姑等闻讯赶来,将两人拳打脚踢,打个死去活来,然后将两人严加捆绑,押送到村中族长那里去,并立即由族中长老们亲自主持,召开全家族宗亲大会进行公审。在那个封建年代里,叔嫂之间是大罪,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行径,严重违反乡规族约,有伤风化,民愤极大,群众纷纷要求严惩不贷。
最后族长们研究决定,处以极刑。将他们两人严实捆绑并装进两个竹制的大猪笼中,鸣锣开道,抬着他俩游乡示众一番,然后抬到东江河边,将他俩抛到深潭中去,活生生地淹死于东江河上,酿成一幕惨绝人寰的悲剧。
事后,惠州府衙门的官老爷获悉此事,认为两人道德败坏,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竟不了了之。此事发生后,令惠州城乡中的寡妇们毛骨耸然,谈虎色变,对再婚改嫁,顾虑重重,望而却步。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里,妇女遭受封建道德的压迫真是灾难重重,苦不堪言。女人丧夫不能再嫁,而男人丧妻却可以迅速再娶,这就是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偏见与不公。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