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市凤仪镇南部,有一个小村子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山峦之中,名叫北汤天村(一写作北荡天村)。村子里90%以上的人家都为董姓。在村子中部北侧的山脚下有一座寺庙,这就是有名的大理法藏寺。寺东向,大殿5开间,宽19米,进深4间,深13米,抬梁式结构,单檐歇山顶,高8米。寺北10米处建有董氏宗祠,东向,四合院式,正殿3开间,宽11米,进深4间,深6.6米,抬梁式结构。法藏寺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历代曾经维修,为元末明初赵州密教大阿吒力董贤及后人传播密教场所。董贤于永乐十年(1412)进京朝见,赐封国师,所以法藏寺也俗称“国师府”。寺内原藏有南诏、大理国写经和元刻普宁藏、碛沙藏佛经及滇刻华严经3000多卷册,明初雕刻的菩萨、天王等6躯,为省内仅见。董氏宗祠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修缮。祠西壁嵌有自大理国段思平的军师董伽罗起至清光绪十八年(1882)董氏家谱6方,是研究大理地区佛教密宗(阿吒力)的珍贵史料。1987年12月,法藏寺及董氏宗祠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藏寺及董氏宗祠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凤仪乃至大理地区保存较早的建筑,有明初的佛教雕像,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珍藏了白族历史上最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献——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这是凤仪董氏家族对白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1956年,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带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来大理调查,与白族学者李家瑞等先生一道,在凤仪北汤天村法藏寺董氏宗祠考察。考察过程中,在大殿的两个木橱里,无意中发现两批古本佛经,数量达3000多册。其中,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写本经卷共20卷轴。其中《护国司南抄》卷第一为一残卷,卷尾有一行十分宝贵的文字:“时安圀圣治六载甲寅岁朱夏之季月也”。“圀”即“国”。《南诏野史》载,唐昭宗光化二年(相当于公元899年),郑买嗣纂蒙氏国,自立称大长和国,改元安国,安国六载应是公元908年。其他写本佛经也大体为同时代或稍晚。这是迄今云南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写本佛经,价值连城,堪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白族地区文物考古的最大发现。
这批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的珍贵,首先在于其历史久远,纸质文献能够保存近千年,已经是国宝级文献。其次,因明代在云南实行文化专制,大肆焚毁云南地方文献,白族地区明代以前的书面文献基本被毁,这是南诏大理国研究缺乏历史文献的根本原因。董氏二十四世祖董贤撰《赵州南山大法藏寺碑》中记载:“(洪武十五年壬戌春)天兵入境,经藏毁之。余等俭岁之中,救得两千余卷,安于石洞……”,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显然就是这批侥幸躲过劫难的经藏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分,其价值毋庸赘言。其三,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经卷,包括《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残卷)、《通用启请仪轨》(残卷)《大灌顶仪》(残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卷)、《佛说灌顶药师经疏》(残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序》(残卷)、《礼佛忏悔文》(残卷),其正文的汉文经句右侧有朱笔旁注,卷尾有篇幅长短不一的朱笔疏注。这些旁注和卷尾注疏的文字性质,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有的学者认为,这些注疏文字,是佛教徒用汉字减笔、特定符号或省略汉字部件等方法来注解佛经,本质上还是汉文,书写的是汉语;而更多的意见认为,这些注疏文字用汉语无法读通,应是白文。200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5号卷、6号卷以“白文文献”入选,标志着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注疏文字为白文的意见已经获得普遍认可。
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这种用白文注解汉文佛经的形式,正好映证了昆明筇竹寺元代翰林修撰杨载《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中“师俗姓李氏,以僰人之言为书,于是其书盛传,解者益众”的记载,说明南诏大理国以来佛教徒曾经借助白文来宣讲和传播佛教教义。在书写符号方面,手写佛经的注疏文字也符合汉字系文字早期发展的特点,即以假借汉字为主,同时使用汉字省略、变形、增损汉字笔画等方法来书写,尚未形成以形声法为主的造字模式。写经中的不少字符与白文的其他历史文献相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丘”字读为het(本专栏文章的白语读音用拼音白文书写,以下不再一一注明),意义为“里面”等。关于南诏大理国白文写经的白文符号,可参见赵衍荪先生《浅论白族文字》(载《云南民族语文》1989年第3期)。
南诏大理国手写佛经的白文不仅字数多,篇章完整,且书写符号前后统一,书写流畅。作为白文发展早期的珍贵文献,手写佛经的发现,使白文的历史存在成为学界共识,也使人们对白文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但由于写经的年代较为久远,当时记录的古白语与现代白语在结构上已有根本的不同,因此释读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亟待学术界集体攻关加以破译。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人口102.5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