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好吃的东西全部在柳巷。柳巷食品街是汇集了山西美食的集合地点。
夜色下的食品街游人如织。这条承载着老太原人美食回忆的“舌尖上的地标”正在重现活力。食品街修建于1985年,前身是“帽儿巷”,宋代起便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
撕纸是一项民间绝技,即用手代替剪刀,撕出一幅幅精致生动的图案。撕纸线条更自如好看,与现代绘画、书法艺术天趣自然的艺术理念相吻合。
太阳花是阳曲县当地主产作物之一,预示了太阳花音乐节的青春、朝气、激情与梦想。潮流前卫的摇滚乐遇上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阳曲太阳花音乐节注定是一次时尚与民俗的约会。
娄烦战国前为古国,秦以后置郡,唐以后置州或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代民族文化在这里昌盛,庙会有大小数十余处,惟以四月二十五庙会规模最大,流传最久。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五起,这里持续一礼拜左右的庙会让娄烦街头少有得熙熙攘攘。
四月二十五庙会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唐宋时,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为了争取信徒,招徕群众,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更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清徐徐沟背铁棍,最早产生于明嘉靖年间。“背铁棍”就是一个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举一个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化妆演员就会飘舞起来。
背铁棍又名“抬阁”、“走阁”,我省从南到北均有分布,“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这句流传在我省中部的歌谣,道出了徐沟背铁棍的魅力。
历史沿革
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民俗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大定二年(1162),靠天吃饭的农民对雨的祈盼尤为强烈,时遇大旱农民便上庙求神祈雨,偶尔得雨便抬神游行,以示谢恩。在抬神这天,人们还要抬上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作为侍神的童男童女,当时人们称之为“抬阁”,此即铁棍的前身。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徐沟旱象严重牞禾苗枯萎,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当时由“十老社”出面,带领群众求神祈雨,在如愿之后的谢神仪式中,为显示隆重,在原来童男童女的抬阁形式启发下,经过人们的精心设计,装制演示《凤凰拉车龙打伞》、《蟠桃会》、《灵芝化三仙》等神话故事,并增加了将童男童女由一个大人顶在肩上,赤脚行走以示虔诚的“走阁”活动,也是背棍的雏形。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徐沟东南坊人张联辉(又名张老六)在河南项城县水寨经商,交官结府,生意兴隆。为招揽商事,张联辉曾把徐沟的背棍铁棍带到河南水寨、周家口一带去进行表演,每到一地均受到当地群众欢迎,这一活动遂在当地传授并继续开展下去。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东长山人王勋祥任徐沟知县,正月十五看了徐沟的背棍、铁棍后,兴致大发,下令各街坊大闹红火三天,并要求在棍式的制作上不惜代价,各显其能。于是各街的能工巧匠争相献计,把各自的背棍、铁棍装饰得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促进了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
1925年徐沟人张称心将原来直顶背上的旧式背棍改为“穿袖手扶”的上中下三截棍,将原先方型插头改为圆型,使背棍在行进表演时自动旋转,成为妙趣横生的新式“旋转棍”。背铁棍“制彩”可称得上张称心的绝活,他把背铁棍上下参演者与戏曲人物故事情节有机结合,再同精心设计制作的体现戏剧、故事情节的花鸟、山水、院落等静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观众很难看出人与人、人与物相连的痕迹。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即形成闹红火背铁棍的传统习俗。各家的男孩女孩都把自己能上背棍、铁棍视为一种荣耀,认为参加者男好娶、女好嫁,象征着自己的一生幸福。
背铁棍形式:
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的背棍形式发展为:一个大人将一个或二个、三个小孩通过专用铁架扛在肩上,依靠下边大人舞步的扭动而带动上面小孩的摆动,上下融为一体,潇洒飘逸。上、下演员的连接靠绑在大人上半身的铁绊和伸出旁边的曲挺与绑在孩子身上的支挺插在一起,并用彩子将其掩饰起来。背棍样式主要有三种:悬挂式、托举式、活心式。铁棍形式为:下面八个大人抬着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有总挺和支挺,上面绑着三个或四个小孩,靠下面抬者的步伐带动桌体的颤动,从而带动上边小孩的舞姿。铁棍一般分为平棍、小转心和大转心及灯棍四种。背铁棍的人物形象和装饰制彩均依民间故事、戏曲主题而定牞是民间故事和戏曲的高度概括和典型再现。
目前,清徐县九个乡镇与一个街道办事处都有背铁棍文化活动举行,而且周边地区也有这一活动。背铁棍艺术从整体的设计、制作、制彩、装彩、绑法到表演,各个环节都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徐沟背铁棍是一种集民间口头文学、舞蹈、戏剧、杂技诸多艺术门类之精华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现已逐步形成独特完整的表演体系。它运用传统工艺和表演技能,具有凌空、高难、精妙的特点,是一种兼具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的独特艺术,被专家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活动雕塑”、“流动杂技”。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