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泉州南安市英都拔拔灯

嘉佑酱2023-05-04

泉州南安市英都拔拔灯

英都拔拔灯,正月初九在南安市英都镇盛大举行。烟花绽起,鞭炮声响起,红灯笼亮起,拍胸舞跳起,灯阵如火龙起舞,人群似潮涌翻腾。

每年正月初九,南安英都镇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灯会:英都拔拔灯。每年将有上万人加入到拔灯活动中,作为全国九大灯会之一,拔拔灯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都“拔拔灯”起源于古时纤夫“拔船”。英都自古就是南邑富庶之乡,境内的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来往航运只能用驳船运输,到逆水行舟的时候,就需要船夫拉纤,俗称“拔船”。

后来,这种劳动被英都人民融入到了“游灯闹春”民俗活动之中,百姓以拔灯代替拉纤,祈盼河运平安,年丰兴旺,几百年来延续不断,唯一有所改变的,就是古人们是在灯笼里点蜡烛的,而到今天,在各个灯阵的尾部配有发电机,让整条灯阵的灯火长明,绵延数里。

拔拔灯民俗在英都镇代代传承,至今已历700多年,游灯队伍的灯笼用大绳拉拴,为首者肩负大绳弓身拉动队伍前行,生动地再现了几百年前英溪纤夫逆水行舟的壮观场面。拔拔灯活动已成为当地村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福盛典。

英都“拔灯”由来已久。宋元时期,以泉州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崛起,每年夏冬雨季,泉州郡守和市舶司官员率领外国番商使者,在九日山下昭惠庙举行隆重的祈风仪式,拜祀海神盛极一时。泉州各沿海港口、内河驿渡码头纷纷建海神庙,英都昭惠庙便是其中之一。英溪水九曲十八弯,船工用驳船航运,把英都的粮食、丝绸、薪炭、茶叶、笋干等运到泉州。为祈求航运顺利,船工都到英都码头拜祀。通常逆水行舟需拉纤,俗称“拔船”。英都昭惠庙每年元宵灯节,乡人把逆水行舟拉纤和喜庆迎灯结合起来,产生了“拔灯”民俗游乐活动。

事先备好特制的数条粗大的长缆大麻绳,各家各户带来各式灯笼,每盏灯笼间隔二尺左右,挂在大绳上,每条可悬挂数十盏甚至一百多盏,称为“一阵”。数条连成数阵,选择一名体形剽悍的男子为首,前头打起两把大火把,并排行进为主导。后面数十人紧扶灯绳呼喊着快步紧跟,生动地再现当年英溪船工拉纤时逆水行舟奋力拼搏的壮观场面。

通常有十多“阵”,多者二十“阵”左右,各“阵”之间,“大鼓吹”、“花鼓唱”、“车鼓舞”、“南音弦管”、化装戏艺掺杂其间,到了家家户户门口、鞭炮、火花、烟火持续不断,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