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村几姓村民皆由闽南迁居至此,其嫁娶习俗为闽南、客家兼而有之。现略述以下:
一、做媒。男女到了婚嫁年龄,便由父母做主,请媒人(介绍人、红娘)做媒,一般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做媒提亲。女家同意与否由父母做主,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是此意。
二、写鸾书。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后,男方择吉日担定婚酒到女家,确定婚姻关系,并写下鸾书。
三、送聘礼。男方送日课(类似日程表)及聘礼到女家。男方选定娶亲入门之吉日良辰、新娘开容开剪时间写成日课,并将聘金及乳母钱、姐妹钱、门楼钱、厨房钱……分别用红纸包成红包作为聘礼送到女家。女方收到日课及聘礼后,则按时为出嫁女开容开剪,并准备嫁衣、嫁妆等。
四、婚前准备。婚前男女两家各自发请客柬帖。娶亲前一天,男家用系红绳的新箩筐把酒菜送到女家。其中包括酒、米、鸡、猪肉、鱿鱼、墨鱼等。数量一般四至八桌,要行帖(菜单),女家则将男家送来的酒菜请厨师、来贺的客人吃。宴后,女家应回送酒菜给男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回送两根甘蔗,两根甘蔗要有头有尾,这是吉祥之物,意指婚姻长久。亦要有回帖。
这项工作进行之后,男家要请一位老妈妈(一定要夫妻健在,多子多女的)来安装眠床,铺好被、席,两根甘蔗则放在房内。老妈妈还要准备明天牵新娘进新房。
新娘要在出嫁前学会“哭哑子”,要有板有眼,有词有调。一般是娇啧媒人,感恩父母,感慨人生。男家这时也要做好明天的迎亲和宴席的准备了。
五、娶亲。一般在早上。计算好路程、时间,娶亲队伍出发。由媒人引路,喇叭、锣鼓手跟随花轿,一路吹吹打打,炮竹喧天,走到中心巷,往东必须过牌楼,往西的则过新桥。每逢过桥、过渡、见神庙必须鸣炮。到了女家门外,按择定的方向停放花轿,然后鸣放礼炮并将带去的红布条挂在女家大门楣上。女家主持人请男家迎亲人员、媒人进屋喝茶。片刻,新娘头盖红罗帕,身穿红嫁衣,头带金银首饰,由女方老阿婆牵扶着走出房门来到厅上。然后新娘双手捧托盘跪着向双亲敬酒。双亲饮酒后各说一句祝福女儿的话。之后,新娘向双亲三叩头,拜谢养育之恩。阿婆扶起新娘,左手牵着新娘右手,右手拿个米筛(米筛用红绳系有竹柏叶)遮在新娘头顶上,出大门并跨过燃烧着的旺草走向花轿。这时新娘真哭也好假哭也好,呼天大哭,不肯上轿。阿婆连哄带推把新娘扶进花轿内。
阿婆和一位送嫁阿姨(新娘的妹妹或堂妹)、一位小舅子(新娘的弟弟或堂弟)跟在花轿后面,后面是送嫁妆的队伍(嫁妆多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衣物,多少因贫富而定,富者用金银财宝或一片田地、果园,但必须有一小红凳、一脚盆、一线筐),又是一路吹吹打打返回男家。稍后,女家送茶人八至十六人(女家近亲女眷)用红绳箩筐装着馃品送往男家。
娶亲队伍回到男家门前,花轿按选好的方向停放,新娘须按既定时辰进门,这时新娘由女方阿婆扶出轿门,紧接着由男方阿婆一手牵新娘,一手拿米筛盖住头顶,跨过门前烧着的旺草进入房内。新娘进门后要大放鞭炮。新娘进入洞房,在床沿坐下。早在房内的新郎,头戴毡帽,帽上插支银花,身着长衫,手执纸扇,轻轻地在新娘的头顶上拍三下,再挑起新娘的红罗帕,此见新娘容貌。此时新娘一般不敢正眼看新郎。这时牵新娘的阿婆会说出四句祝福新郎新娘的话。之后新娘新郎相互敬茶。
六、男家宴请亲友。亲友们的贺礼都是前一天送来的。内亲外戚的贺礼要做担,即鸡、酒、布、稞、炮和一件较贵重的物品共六件。兄弟叔侄朋友则各自包红包或合买一件较贵重的物品作为贺礼。内亲外戚已于前一天到达,叔侄朋友应由主家逐一登门拜请。
宴请一般先茶后酒(九大簋)。吃茶一般在早上八点,酒饭一般在十点。菜色为山珍海味。牛、狗、鲜鱼等不出席。坐席时辈分高的坐上横(正面)。宴席间,新娘由阿婆引领手捧托盘至每席为亲友敬酒,阿婆将新娘所敬之酒逐一倒入客人杯中,席中长者说几句祝福的话,说完每人将红包放于盘中,然后齐饮“新娘酒”。
男家必须特别热情招待女方“送茶人”,先是丰盛的酒菜,然后由男家亲近逐家请吃茶果。到下午又再吃一桌酒菜,还要每人一个不少的红包。最后,男家人又吃女家送的茶果,品尝女方的手艺。
七、新郎接锁匙。新娘嫁妆的衣柜锁匙是由送嫁的小舅子(新娘的弟弟)带在身上的,按规定这把锁匙必须由新郎向他要。怎个要法?新郎要捧一杯酒和一个红包给小舅子,小舅子才把锁匙交给新郎。如果小舅子嫌一个红包不够,叫声“添丁”,新郎就要再给一个红包,如果继续叫“添丁”,则新郎必须继续给红包,如此这般,直到小舅子满足为止,才能得到锁匙。到下午四、五点钟,女方送嫁的及送茶人回去,男家又放鞭炮为他们送行。
八、闹洞房。闹新房即是戏弄新娘,即当晚附近的兄弟姐妹到新房坐玩谈笑,新娘则要为他们敬茶,他们须给新娘“红包”,但少数人故意在红包里放个小青蛙,或是小蝗虫什么的,总之要让新娘吃惊。有的还两人抬个大石磨什么的,放在床上,好让新娘新郎好事之前同心合力抬走石磨。这样嬉闹就是要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
九、回娘家。结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必须回娘家探亲。叫“三朝转外家”。这一天,一般由家娘(即新郎母亲)陪同儿媳妇带着礼物去做客。所谓亲家见面。一般是当天去当天回(远的当然例外)。
这一习俗当然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就拿花轿来说,解放前是花轿,解放初是步行为荣,50~80年代是新娘坐自行车,90年代初多是坐摩托车,90年代后都是坐小车了,“礼”也不是当年的礼,“闹”也不是当年的闹了。无古不成今,无论形式怎样变化,那习俗是不会改变的。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