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惠东平海古城(3)

又晴氏2023-08-15

平海古城500年古榕树 600年十字街

平海古城,位于惠东县城平山街道东南53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来是海防军事重镇和惠州南部地区海运进出口的咽喉。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洪武年间,明太祖派花都司到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雉堞八百七十一,城门四座。”古城按钟面形状构建,因此又称“钟城”。城东门正前方修弧形高墙连接东门,上端筑雉堞,可谓是钟城之“钟耳”。至今仍保存完整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部分城墙,成为钟城的主要象征。城内有七星井、戏台、寺庙、祠堂、民宅等和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

一排排、一座座明清建筑,构成十字古街,贯通四座城门。站在十字古城交汇处,远眺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古朴雄浑、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内的“四照壁”、“五土”、“六社”、“七井”和“九城门”见证了平海古城600多年沧桑巨变。

明太祖派人建城御敌

此次惠东之行,记者先后攀越了九龙峰、游览了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感受了海滨温泉、近距离接触了海龟湾和双月湾,踏寻平海古城是惠东之旅的最后一站。据平海镇副镇长陈秋琴介绍,元末明初,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派花都司到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平海建城设所后,又设立平海巡检司署,平海营参将署,平海营中军守备署,还设有平海仓,为直隶归善县屯粮机构。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在平海城前沿相继筑有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形成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平海现为我省历史文化名城。

从平海镇政府出来左拐,到第一个路口再右拐,陈秋琴把我们带到了西门城楼前,这是古城最为高大雄伟的建筑。西门厚1.4米、高2.4米、宽2.5米,城楼长16.8米、宽10.6米,总占地178平方米,高7.1米。抬头仰望,西门城楼造型洗练,雕梁画栋,充盈着民族建筑特色。在西门城楼牌旁边,有一棵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树干很粗,要3人才能合抱。陈秋琴告诉记者,传说这棵树当年与士兵一起在城楼上守卫,沾了古城的灵气,“成仙了”。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西元村、河下村等地村民就会在一些神庙前举行盛大的“摆盘”活动,把供品装点为艺术品供奉神明。

建筑群见证古今相融

平海古城依山傍海,与大星山、小星山隔海相望,故又名“星城”,它的外形似一只燕尾古钟,又有“钟城”之称。陈秋琴介绍,东西南北四个城楼的用途各有讲究。南门为“天子门”,正门中横卧一块稍微隆起的石头,称为“奠基石”。两侧各开一个小门,城内人家出殡,不得从南门经过。北门两侧刻有“北极御星恒日月,玄天隆帝配千秋”的对联。而东门为 “钟耳”,至今仍保留有一段城墙。

站在西门城楼上,呈现于眼前的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有富有现代气息的华贵别墅式建筑,亦有饱经风霜依旧坚固耐用的老式房屋,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不会让人觉得特别牵强附会,亦没有不和谐的惊诧,让人着实感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之盛景。古今相融的建筑群也见证这座历经几个世纪的边陲小镇的昨日兴旺和今日富庶。

随着岁月流逝,古老的城门楼已完成捍卫钟城的历史使命,古城里的人们也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再也不会遭遇海盗敌寇的侵袭。城楼依然矗立在古城,守护着古城人的安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