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郪江城隍庙会(2)

骊颖2023-07-30

城隍庙会的历史底蕴

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开始,每到秋季收获之后,人们总是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在除夕之日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也就是“城隍神”。唐代以降,城隍信仰及祭祀城隍活动在各地逐渐盛行,求晴祈雨、招福避祸的各种祭文也多有流传。农耕文明时期,水旱不能从人,官民与城隍、五龙之间必须相互依赖,舞龙求雨(或求晴)成为古代官方和民间祀神活动的重要内容。

城隍文化在郪江古镇能够积淀下来,还与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紧密关联。从先秦至汉朝,从郪国王城至郡县治所,郪江古镇的诸多遗存为民俗文化铺垫了厚重的历史基石。这里留存着中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郪江崖墓群,分布在以古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数以千计,尤其以金钟山、泉水坝、紫金湾墓群最为集中。墓室虽大小不一,而结构基本一致,设施齐全。“狗咬耗子”“凫鸭”“推门探望”等刻图,神态逼真,情趣盎然;不仅刻工精细,还辅以色彩,虽年代久远,却朱丹依稀。墓葬文化如此厚重,大汉风韵可见一斑。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庙会巡游中为什么大家那么热衷于表现“阴阳界”。

郪江山清水秀,小镇古朴典雅。三四米宽的街道两边,多是木结构黛瓦平房,屋檐都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撑,在门前形成一条遮阳避雨的走廊。街坊邻居在廊下吃饭,喝茶,摆龙门阵。到赶集日子,廊下支起一个个小摊,青石路上,肩挂背篓的身影川流不息,还有木柱上精美的浮雕图案和横梁上的镂空雕刻,无不书写着曾经热闹又安稳的民居文化。

古庙是郪江古镇的典型建筑。短短不过三百米的小街,曾有观音庙、关爷庙(武圣宫)、王爷庙、地祖庙、黑神庙等,每座庙里都有戏台,想象自己穿越到明清,那时的郪江是何等热闹,五座戏台同时开唱,你方唱罢我登场,或激越或温婉的川腔余音绕梁,回荡在镇头的山水之间。如今还有王爷庙、地祖庙保留完整,包括里面的戏楼。

王爷庙位于古街中间,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和正殿构成,呈四合院布局。戏楼是背面当作山门,坐南朝北,面对正殿,台上的戏大约先是给正殿里的城隍神欣赏的。地祖庙的结构布局也大体相似。巡游前后,王爷庙和地祖庙里的古戏台是好戏连台。郪江庙会组织者滕致祥先生信心满满地说道,“郪江是有名的川剧之乡,大热天里,各位名角都是尽心尽力,有些孩子父母喜欢演戏,从小跟到大人,现在也会唱会跳了,何愁没有观众看。真是热闹非凡,精彩连连啊。”台前自带椅子或席地而坐的老人正聚精会神地望着台上,锣鼓铿锵,脸谱靓丽,《狸猫换太子》引得满堂喝彩。

极具沧桑感的黄桷树在郪江古镇随处可见。王爷庙院子里有两棵,一棵是“树包石”另一棵却是“石包树”,而在古街的街尾,有两棵古树却长成了一棵,名为“合欢树”,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城隍爷的点化呢?老街通往河边,就引出古郪道的一段,这是连接川中、川东的咽喉。坑坑洼洼的石阶,光滑起亮的石板,曾经叠加了多少忙碌穿梭的脚印,又曾倾听了多少古往今来的城隍故事。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