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梅山文化(2)

寵柳嬌花2024-02-07

歌谣是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梅山村落的社会变迁、人情风俗大都是用歌谣来体现反映的,具有传史记事、传递信息号令、传教礼俗、交流情感等多种功能,因而有洞本歌、族歌、宋师歌、樵歌、猎歌、开山歌、黄本情歌等。“歌本三千又七百,歌有八万七千零,红黄蓝白传后世,黄本情歌打头行。”足见歌谣数量之多,风气之盛。在今天新化奉家、水车一带山区村落中,村民在集体劳动时,就有一名腰挂铜锣的歌手击锣而歌,为劳动者助威鼓劲。梅山歌谣分平腔、花腔、高腔、波罗腔,风格粗犷、泼辣、激越、诙谐,具有原始的野性美,思想内容上较少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表达方式上则显得蛮野、大胆、任性,调式以羽、徵为主,跳跃性强,节奏自由,唱起来犹好听一股陡急的山风扑面而来,嘹亮、清新。解放后,在湖南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中,新化山歌对唱《海棠花》和女声独唱《神仙下凡实难猜》获得了一等奖。

武术是梅山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古老的梅山居民主要靠渔猎维生,狩猎的格斗、铺杀技能正是梅山武功的源头。梅山峒蛮长时期“不服王化”,峒主们雄踞一方,教民习武,外御强敌,内务狩猎,个个体魄强壮,好武喜斗,勇猛异常,相传十峒主中符天锡、李天保、赵天祥等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北守新化置县之后,老峒民与迁居的汉民杂居,斗争非常激烈,人们习武更蔚然成风。清代是梅山武术的高峰期,朝廷武官、江湖侠客辈出不穷,廖满山、燕子鸟等名武把式威震遐迩。梅山武术有大红、二红、梅城拳、梅花桩等十几种拳术套路,具有“桩势稳如山,擒拿猛如虎,进退快如风,身段活如龙”的特点,同时,它极期注重武德修养。自古以来,梅山武术在强身健体、惩恶除暴、抗击外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梅山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珠地域文化,在数千年的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已渗透到这一带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发掘整理和正确评价梅山文化,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梅山文化多次接受过楚文化、中原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在改革开放、山门洞开的今天,梅山文明一定能去芜存菁,为华夏文化添光加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