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邳州丧葬习俗

倦与恋2023-08-29

邳州丧葬习俗

人死了,邳州人们称为“老了”、“走了”、“不在了”或“去世了”、“逝世”、“病故”、“仙逝了”,忌说“死了”。邳州人讲究寿终正寝养老送终,凡正常老人死亡,儿女们总要让老人死在家中或家中的床上,尽量避免老人死在医院病床上或外地。老人死亡,一般都要办丧事,办丧事也十分慎重、敬重、且规矩繁杂,要经过几十道繁杂而有序的丧礼仪式。

一、初丧

揩光 在生命重危的时候,儿子要亲请理发匠到家中,专门给老人理发,光脸,清除去老人脸上的污尘,梳理好脸上的胡须和头发;以免老人去阴间蓬发垢面,过不去奈河,或受厉鬼欺负。如果是妇人在病危或没咽气之前,要请妇人的兄弟哥在跟前,以证死因,以示永别。在病重危的时候,孝子也要问一下死者遗嘱和交待。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孝子还要给老人理好发须,理好衣服,在左手脖子戴上打狗饼,右手中握着打狗棒,以作决别上路。

穿寿衣 死人穿的衣服叫寿衣,俗称送老衣裳。寿衣的衣料多数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视老人病危的时期,就开始赶做。寿衣料多是棉、绢、绸的,棉、绢的寿衣,取“绵绵”、“眷眷”之意,表儿女之情。寿衣的颜色一般为老蓝、老绿、褐色为多,略带有宗教的色彩,其式样如明朝的装束。男性寿衣多为黑、靛蓝色棉衣、棉裤、棉鞋和长袍、马卦、瓜皮壳帽子、白布筒袜子等。女性寿衣有对襟袄、百叶裙、绣花靴子、勒子冠或巾冠。寿衣穿单不穿双,以“五领三腰”为主,上身五件和下身三件。寿衣要又肥又大,容易穿。同时,儿女做寿衣时不能流泪,泪滴在寿衣上,有死者穿去儿女心中会不安的说法。针眼要大而且稀,线不须打疙瘩。死者平时所戴的喜爱的金银、玉器,都要给死者戴上、挂上,尤其是女性的头饰、耳饰、手饰,都要给戴上。穿好寿衣,儿女和亲属都要守护在身边,并含悲忍泪的叫喊:“爹或娘,别走呀,别撇下俺不管了。”直叫喊到呼吸停上,俗称叫魂。

条灵床 条灵床俗称“小殓”,,老人还未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在沐浴更衣时就要把灵床准备好。灵床为单人床,铺好席片,被褥、枕头。枕头又叫鸡鸣枕,似鸡样,有歌云:亡人头下一只鸡,光会打鸣不会飞,亡人于是迷路了,鸡叫一声向不迷。平放好老人,并把灵床调放在堂屋里,因堂屋是主屋,是一家之主正寝送终时必须占有的灵堂。头部对着堂屋门,俗称“上灵床”或“上灵台”。上面用被子或白布盖上身体,亲人都要在两旁卫护,度过弥留的时刻,谓之“送终”。最怕的是老人突然夜间病故,或没换衣服,或没穿衣服“光着身子走了”,这是儿女们最大的不幸。老人未停止呼吸前,亲人就要把“打狗饼”做好。打狗饼一岁一个,其中有几个儿做几个比较大一点串在中间,似小铜钱大小,其它的打狗饼再略小点,用线穿成串,系在左手脖上。右手放20公分左右长的小木棒,称为打狗棒。据说人死了要去西天,西天是人死后灵魂的天堂,也是儿女祈盼老人亡后去的地方,否则去地狱要受煎熬。在西天路上,要经过恶狗庄,遇到恶狗拦路或叫狗追,这时可摘一个下来饲狗,叫作贿赂狗饼。

打狗饼喂完了,狗还再追咬就用打狗棒驱赶。老人死后,要给亡者口中塞一枚铜钱或玉蝉,称为“口含”从汉代至今都延用。人死后未闭上眼目的,用手向下划一下,或口念“爸(妈)就放心的去吧,”等慰言。人在咽完最后一口气了,要在亡者脸上蒙上三张火纸,两边用秫秸夹住斜放,俗称蒙脸纸,以防亡者闷在腹中气吐出有气味,也忌亲人不忍见死者之意,这种做法始于春秋时期,时称“面衣”,也是鬼的特征。

喊路 喊路又称指路,老人咽气后,孝子中的长子,带着剪好的火纸钱,在长者的带领下,来到村头“十”字路中,燃烧纸钱,并向西北跪磕一个头,口中喊着:“俺爷(或爹、或娘),赴西天大路”,连喊三声,俗称喊路。其意是让老人的灵魂升天,去过天堂的生活。灵床头还要点燃油灯,谓之“照尸灯”或“长明灯”,以防鼠、狗、猫过来破坏尸体,或接上晦气。灵床头还要放一碗半熟的生米,上面交叉插一双筷子,谓之“倒头饭”。床头边靠放“哀棍”又称“哭丧棒”,意思是悲痛无比,须靠扶持。哀杖父亡左手执杖,母亡右手执。

丧杖为柳木制成,几个儿做几个,也有给女儿做的,宜短不宜长,短者以示孝子悲痛而低腰垂头。用柳木做丧杖以示“留丧”,“柳杖”与“留丧”谐音,俗话云:孝子拉丧杖,后世人兴旺。有哀杖意为有后代,后继有人,否则称为无后人。灵床头边还要放上烧纸钱的盆,称为老盆。老盆底下要钻眼,有几个儿钻几个眼。眼意为与地府相通,儿女的钱便顺这眼的钱路,送给阴间老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