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
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隆回小沙江一带瑶族青年男女恋爱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聚会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歌舞场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对方,就可以向其求爱,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便按照传统风俗,男方家求一个媒人,去妇方家提亲。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亲,不用带什么礼物,主要是征求女方父母同意。
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仅带一把红油纸新伞。姑娘用彩色丝线或毛线系于伞内,把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媒人将这把系有彩须的伞带回男家,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有趣的是,带伞聘婚的是男媒,瑶族妇女作媒的极省。媒人持伞回归时,除女方父母外,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媒人掷泥巴,愈掷愈欢,出槽门为止。媒人带伞订亲,一定要是红油纸伞,布伞、尼龙伞、丝绸伞都不行。
瑶族办婚事是比较俭朴的。男方不送彩礼,但女方有嫁妆,有的以犁头和锄头作嫁妆。男方一般给姑娘送一条漂亮头巾和四套新衣裳,当然越多越好。头巾和衣裳都是传统的挑花工艺制作,上面乡有龙凤呈祥、八仙拜寿、牡丹孔雀、百鸟朝凤等图案,及虎、狮、豹等起兽,莓、荷、桂、菊等花卉图样。
结婚那天,新娘在女伴们的协助下,打扮一新。新娘要把新郎送来的衣裳,都要穿在身上,并且每件衣服的袖口,每打裤子的裤脚得露在外面,所以从内到外,一件比一件长,每件至少长一寸,层层现出五彩斑烂的花边,竟放异彩,层次分明,新娘以此炫耀自己找了个富有的男家。
吃过早饭,新娘徒步去婆家,新娘擎伞姗姗而行在前,后面是人流拥簇的送亲队伍。姑娘出嫁,全寨的妇女和姑娘都来送亲,人越多越好,一直送到男方家里。
婚礼很简单,没有什么仪式,介非常热闹。除全寨亲友、邻里全部参加外,还有外寨的青年男女,他们不畏夜黑路险,有的从几十里外山寨自愿赶来参加婚礼。男方只需宴请双方的主要亲友,如叔伯婶子、兄弟姐妹、姑妈舅母等,其他的人不要招待。如有外寨早来的宾客,碰上正餐,自愿者也可以就席。
夜幕降临,婚礼开始。婚礼别有情趣,既无专人主持,也无须新郎新娘双双入洞房,而是由双方宾客、亲友、乡邻陪同新娘在火塘里通宵达量对唱山歌和嬉笑“打蹈”。“打蹈”就是坐异性腿上顿屁股。事先在火塘中间生一盆大火,四周放置矮板凳,亲友宾客围火而坐,觅求“打蹈”对象,男女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异性提出“打蹈”的邀请,如男青年邀女青年“打蹈”,这男青年走近女青年身边,发歌而问:美丽的姑娘啊,你有一顶漂亮的轿子,能不能借给我坐一坐?如女青年同意就用歌声回答:客人呀!只要你不嫌我这轿子的话,试坐一下也无妨。
男青年便坐在姑娘腿上,单手挽着姑娘的脖子俩人弹跳着,边“打蹈”边说情话。若俩人情投意合,“打蹈”一次,亲吻一回。如果男青年“打蹈”的要求遭到拒绝,姑娘起身,让男青年坐在板凳上,姑娘在男青年腿上坐一下就走了。“打蹈”是种礼节,“打蹈”完后,就唱歌或谈笑,闹到天亮方休。当星月当空,原野沉睡的时候,有的男女青年还悄悄溜出火塘,双双对对到山岗或草地等幽静处,去倾吐彼此爱慕之情,互订终身大事。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