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荤凭暗号 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长期以来有食素不吃荤的习俗。大约从明代起直到民国初期,九华街上虽是餐馆林立,但只供素菜素面,不供荤菜。后来随着香客游人的增多,荤腥渐渐带到了九华山。民国初年有一位客户,在九华街偏僻地方阳明祠设了一个荤菜馆,一些人禁不住荤腥的诱惑偷偷溜到阳明祠,凭着暗号点荤菜。猪肉叫“柴禾子”,鱼叫“摆尾子”,鸡蛋叫“萝卜”,猪油叫“棉絮”,鸡叫“稻食子”,鸭叫“飘水子”,鹅叫“高颈子”。这些暗号,人们心领神会,只是瞒着“地藏菩萨”。
妇女不进街 九华山被誉为佛地“净土”,又称“莲花佛国”。明、清时期,九华街上全部是男人,不准妇女进街,街上不准晾晒妇女的花衣。街区居民一般都有两个住处,男人在街上做生意,妇女住乡间务农。即使有个别老年妇女进街,也是夜里进来早晨就走,白天不在街上露面。不准妇女进街是防止“伤风化”,避免污“净土”。直到1919年心坚和尚在闵园创建茅棚(尼庵)时候起,九华山才有尼姑,九华街才能见到妇女。这以后妇女涉足九华街,官府和寺院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禁养家禽家畜 为了清洁“净土”,九华街长期以来禁止饲养家禽家畜,尤其不准养猪。但一户可以养一公鸡,每个庙里也准养一只公鸡,意思是公鸡报晓,“净土”有声,兴旺发达。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九华街群众自觉不养家禽家畜,保持街容整洁卫生。
更棚管治安 明、清时期,九华山香火鼎盛,每年夏历八月到第二年二月,每天都有几百人甚至数千人上山朝圣。吹吹打打的人流中,夹带着九流三教,叫化子、残疾人、小偷、卖唱的、耍猴的、吹喇叭的、卖狗皮膏药的等都拥到九华街。他们人多势众,强讨硬要,政府没办法,一时治安混乱,佛地不宁。后来由佛教寺院和当地群众自发建立了更棚组织,专管这班人。更棚设在净土庵,公推宋有发为首领。据传宋有发精明能干,武艺高强,又娴熟各帮行道,外来的叫化子、卖艺的、小偷、残疾人都到更棚登记,乞讨的钱财二、八分成(二成归更棚,八成自得)。宋有发下面有王耒九专管赌博,某瞎子专管残废院。宋有发经常明查暗访,为佛教和居民排忧解难。同时还担任夜间值班打更的任务;另外,年三十到各家贴“门神”,正月初一到各户贴“财神像”。寺院常给更棚经费资助,更棚则常常救济残疾人。其时“九流三教”服服贴贴,佛地“净土”安定繁荣。
灶神庙压“庚贴” 九华山上的婚俗,以灶神庙压“庚贴”而与众不同。当地居民每户都在锅灶的烟囱上砌一个灶神庙,中间供牌位,写着“九天冬厨私命灶公符”,两边各贴一幅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村上男女青年定婚,先由男方携提礼品到女方看亲,认为满意即取回女方的“庚贴”(出生年月和属肖),放在灶神庙中压10天到半月。这期间,如果家中平安吉利,即取下“庚贴”,请先生来家与男方“配八字”(即是男女的属肖和出生年月日相配),8个字合上6个字的为天合、地合、人合,为上婚;8字合上一半的为中婚;只合上2字为下婚。除了与男方“配八字”外,女方的属肖还要与婆母属肖相配,婆媳相和,不冲不隔。这样配合以后,如果男女相合,婆媳不冲,男方再择吉日送礼定婚。这一习俗至今还在九华山少数村庄流行。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