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如城关镇的舒席,孔家集的蔑货,晓天的方铁(又称豆腐铁)、油布伞、蒲扇(又称扇筋),庐镇关的铁锅,干汊河的菜刀,桃城(溪)的斧头,中梅河的烟袋头子(又称严德金的烟袋头子),三河镇的花干子,张母桥的挂面,山七的干子,河棚的橡栗粉丝,平田的桑皮纸,沟二口(今舒茶)的竹椅、竹凉床和西山的盆桶、竹扫帚等手工产品都颇具盛名。
木匠平时对工具装备、使用、放置都有严格规定,不能随手乱放。斧头柄不能装成满榫,要留空头,名为“半榫子”,表示谦虚。木器榫头松了只能加木楔,不能用铁钉横钉,忌称为“穿心榫”。木工又分方木和圆木行当,做圆木的称箍桶匠,做方木的称榨木匠,最拿手的“绝活”,是对油榨楔子只要推几刨子就成成品,上榨不回抛。这种“绝技”只传儿子、媳妇,不传丫头、女婿。木工选料有很多禁忌,做床不用楝树,叫“生不入楝(殓)”;做方桌不用桑树和香椿树,因“桑”与“丧”谐音,香椿树为树王,接祖时祖先不敢来家;房梁不用栎树,叫“头不顶栎(力)”;做门坎不用梓树,叫“脚不踩梓(子)”。另外,木匠做家俱尺寸,要桌不离九(酒),床不离半(伴),桌面板用三块,取“三元及第”、五块板取“五福临堂”;双扇门每扇三块取“六六大顺”,每扇五块取“十全十美”;做窗棂用单不用双,双为“分金数”,不告利;嫁妆组装,忌部件损坏。木匠上梁时,下榫只打三斧头,主平安无事。做寿材砍第一斧,木屑要蹦得远,主长寿。学木工手艺要先拜师,请中人(介绍人)和师傅喝“拜师酒”,立契约,徒弟中途不得拜他人为师。学艺期间,师傅只供伙食,不付工钱,三年学成叫“出师”,师傅要无偿地送徒弟一套木工工具。以后,每年正月,徒弟要带上礼品向师傅拜年。过去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铁匠农历二月十五要做“老君会”,拜祖师爷。铁匠铺的红炉要砌在门口的右上方,称“上首”,红炉熄火后不得放其它杂物,表示对老君的炼丹炉的尊重。干活时师傅拿小锤在铁砧尾部或翅上敲两下,徒弟得赶快跑到炉前抢大锤,但不得空敲铁砧顶,那叫无生意“打空”。铁匠为人家打寿圈或嫁妆盆箍,要讨喜钱。打棺材钉能钉住材(财),打屎刮子能屎(始)刮(发)可以起家,铸犁头能避邪,都是“吉利”活。一般不随意打屠宰刀具,如雇主要货,就得加倍付钱。铁业行当讲究“人不亲艺亲,艺不亲锤把子亲”。
瓦匠又称“泥水匠”,最讲究“穿房入库见钱不动心”的职业道德。瓦匠出师后方可承揽工程。开工奠基须选黄道吉日,放鞭炮。正式动工要避开太岁方位,谓之“不在太岁头上动土”。过去瓦工在砌高层建筑时,脚手架上要挂一块红布或红绿两色布,名曰“哨刀”,以警戒他人不可乱动。
理发工又称作“剃头匠”,店铺门前常设借风力能自行转动的标志。顾客理完发后师傅还要为之捶背或按摩。农村理发匠各有雇主,随遇而餐,无需付钱。给婴儿剃“满月头”,主人家要煮四个鸡蛋,一碗面。有讲阔气的人家还送给新荡刀布。流动理发的“剃头担子”,扁担不长,必须是三尺六寸二厘,挑担经营时,扁担前要空一截,为路迂的和尚挂衣物用。
屠户又称杀猪匠,一般都为家传手艺,农历七月十三,停业祭祖。屠户过春节期间,要把刀具整齐地放到筐内,谓之“一刀顺”、“不乱刀”,平时他人不得靠近刀具更不能乱翻刀具筐。屠户在乡下杀“年猪”时,要一刀致命,忌杀二刀。群众中有“喂你(指猪)吃放你睡,到头只有一刀罪”的说法。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