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柩和掩殓。亡者长也,在家堂柩三天。早晨出材,当晚必须掩殓。事先备好桐油掺石灰粉和成硬泥状。亲人哀丧,鸣锣放炮,举重人揭开棺盖,孝子把亡者遗容清洗干净。用长纱绳作线,两头掐中棺材的大小横头的中点,再用线段系小钱物,垂吊着,对准亡者鼻尖,叫吊向,使其稳睡在棺的中心。此时,所有吊客包括家人,头顶孝白,排成长串,紧紧环绕灵柩流走一趟,与亡者见最后一面告别。仪毕,棺盖盖严,且将棺盖的一道接触隙缝用桐油石灰泥封得严严实实……
出材。得避开亡者家人,故又叫“偷柩”。视屋路深浅,有明出(天大亮)暗出(摸黑)。八位举重早已备好绳索撬棒,翌晨,准时赶到灵堂,把棺柩捆绑好、撬扎牢,闷声不吭,若有障碍和不妥之处,伸手捣他人一下,打个手势,然后互相瞅一眼,一旦抬起棺,就不再回头望。小心慢步,将棺抬移至按“山人”(土话:看风水的人)指示的方向,落放到事先安排好的两条板凳上。这时,举重们返回洗脸、喝茶、休息。孝子适时赶来,且拿来老钱钵烧纸,插幡(山人用纸剪的花束),静静的候棺守灵。
上山。抬棺赴柩地场,通常叫上山。棺柩在村外旷地静等,孝子守候,家人吊客早餐完毕,一齐走向灵场,准备护送亡灵上山。
山人先生手执摇铃站在棺柩前头,面对众人,八位举重整理捆绑棺材,场面忙碌。一切就绪,且待一令。摇铃“当当”响起,山人哼念——听不清弄不懂——嗯嗯嗷噢……最后“叮叮当当”声停下,示意出发。同时爆竹炸响。亡者直系晚宠,拨插挂幡棍棒,高擎引路;八位举重同时起棺柩,悬空,抄先的那位举重者,一脚踢倒老钱钵,并再给一脚踏破……孝子磕头拜谢举重者。快到柩地场,呐喊声接连不断,最后音落柩到。此时孝子磕头谢孝,吊客一齐揭下头顶孝白,返回休息,留下孝子守候。举重整理柩地,安棺理棚。
上坟,当天傍晚,家人盘端三个祭碗和一饭一酒,带众亲戚及所有吊客前往坟场。妇女抄前,伏柩恸哭。纸烟残灰碎屑腾飞,同时伴随爆竹声声。一会儿纸火灭,爆竹声停息。有时司礼者为给孝子省时方便,在坟场来个磕拜,集体谢孝。礼毕。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