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灯是我省铜陵市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一,在铜陵市钟鸣镇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竹马灯又叫“耍马灯”、“踩马灯”、“跑马灯”、“唱马灯”,是一种民间歌舞。该灯起于明末,兴于清代,每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年,就自行组织,祈祷来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康。
竹马灯是由竹子做支骨,扎成马首、马尾的形状,然后糊上纸,内燃烛火,并将前马首后马尾固定在人的身上,类似旱船。全队共40多个人,八匹马,八人骑,两个小生,一个扮书生手扶扇,另一个执令旗,各骑红马;两个小丑,顽童打扮,各骑白马;其余两对扮作村姑和青年,各骑黄马。四盏四角灯,两幅城墙城门布条。由骑红马的小生领头,在广场上做流动性表演各种队形变化的舞蹈,乐曲有《五更响》、《补缸歌》、《卖杂细》等。铜陵的竹马灯大多表演《三国演义》的故事,表演者脸谱各异,服饰有别,出场时由番兵头、小丑、小生刘状元、番王等,也是八人八骑。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钟鸣竹马灯浩浩荡荡的表演队伍,伴随着龙灯队伍,或走村串户,或进城踩街,或定点演出,热闹非凡,沿途的住户家家燃放鞭炮迎接,俗称“街灯”,以祈福迎祥和。
竹马灯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章节汇编成故事进行表演的,其主要内容是:刘备在长坂坡失利后,关羽和甘糜二夫人被携营,因关羽忠心事主,义薄云天,决定将二位夫人解回,该故事也叫“关公解皇嫂”。表演中人物有关羽、刘备、张飞、赵子龙、吕布、袁绍等,表演时配上高照(大红灯笼)、虎头牌、彩伞、竹马、竹云、车轿、威武旗旅等,演出人员脸上都化妆,身穿戏剧服装,头戴头盔,手执马鞭,脚穿朝靴,围绕故事中的情节经过民间艺术加工,配以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打击乐器,形成集布阵、穿花、跑马等民间艺术表演。
竹马灯的起源还有另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该村西南方有一个叫竹马公的山上经常在夜里可以听到马铃的声响,后来又有人发现一个红脸大汉。经过村掌门先生及族长们商议,可能是“关帝老爷”现身,遂要玩灯纪念,于是决定请师傅用篾扎成竹马,并请一个化妆成关公为活菩萨,四处游玩,接受人们烧香、朝拜、许愿,并通过口传代代延续,形成了现在的竹马灯。
竹马灯所有道具除部分服装外,几乎全是手工制作,所以,该灯又是集故事情节、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民俗信仰为一体的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表演时的八匹马和八对云是主要道具之一,都是民间艺人用篾扎纸糊,用色彩喷绘而制,彩伞用竹篾和花绸布扎制而成,配以雕刻加边须,彩灯工艺也极为考究,纸扎的戏楼、纸扎的小人,栩栩如生、玲珑活现。整个道具的制作,三个艺人要花去一个半月时间。
竹马灯现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收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陵县钟鸣镇牡东村白牡岭自然村的“竹马灯会”是该地区及周边地区影响最为广泛的民间自发形成的春节灯会组织,每年春节到周边村庄游玩。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