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青岛地区的丧葬风俗(5)

杏花君2023-09-04

埋葬

建国前,青岛各地多行土葬,每一个宗族都有自己的墓地,俗称“林地”。墓地是请“阴阳先生”选中的“风水宝地”。

墓穴通常是南北走向,长9尺左右,宽以3尺3为准,俗称“天下棺、三尺三”。灵柩到达墓地之后,撤去棺罩,准备下葬。莱西等地要把嵌红枣的小馒头作为陪葬品下葬,馒头的数量与死者的年龄相同。下葬后要举行抓土仪式,即死者的子女每人抓三把土撒在棺材盖上,然后铲土掩埋,筑起坟堆。坟头一般都堆成圆锥形或者圆形,底盘直径约2米,高约1米,也有形体较小的。墓地周围不种庄稼,称作“茔盘”。四角埋有石柱,墓前有石碑、石桌、石香炉。新坟堆好之后,留一小墓门,上方插着孝杖和魂幡。下葬仪式一结束,主持礼仪者便领着长子谢客,先谢吹鼓手,再谢客人,最后谢帮忙的。送葬回家时,长子手扶罩杆在前面啼哭,其他人尾随其后。到门口时主持礼仪者把牌位端给长子,长子把它放在灵堂上,举行辞灵仪式,子女行三拜九叩礼,葬礼便宣告结束。

胶州等地将棺材下葬后仪仗返回,称回灵。此时丧主向亲友邻居分遗饭(用面蒸的大饼切成小块和小馒头状食品);出殡当日晚,丧主要宴请所有帮忙人员,以示酬劳。

建国后,青岛地区各县先后实行火化。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