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历史上又叫“齐云瓜片”,有内山、外山之分。现在最为著名的产茶区域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西河口乡、石婆店镇、金寨县响洪甸镇、霍山县诸佛庵镇所产的六安瓜片为内山茶,其余的皆为外山茶了。内山茶产自海拔700多米的山区,这里峰峦叠翠,谷深林密,云雾飘绕,气候独特,极为适宜茶叶的生长,著名的齐山名片便是六安瓜片中的极品。六安瓜片外形平顺,形如瓜子片,霜色亮润,汤味甜美,色香味形俱佳,饮之令人回味无穷。早在上世纪初和50年代,六安瓜片就曾多次参加国际展览会,博得好评无数,早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佳茗名茶,并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列。现在的六安瓜片按品质又可分为极品、精品和通品三种。
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流程
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流程极为考究精细,一般分为:鲜叶采摘、扳片、炒片、烘焙四大工艺流程。其中以烘焙最为复杂,又可细分为毛火、小火、拣片、老火四道工艺程序。鲜叶采摘,是指春茶在谷雨前后开园,一般要到春梢小开面。每枝新梢要有1—2支大叶时才可开摘。采摘标准为一芽2—3叶为主,或一芽3—4叶,对夹叶采2叶。采摘要适时分批,一般为上午采摘,并将采摘来的鲜叶放置阴凉处。扳片,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叶及时除芽去梗,是为扳片。扳下来的叶片又可分为老片、茶梗和嫩片三类,分别炒制。炒制,分生锅、熟锅两种工艺。生锅温度在180—200摄氏度,熟锅在160—180摄氏度。炒嫩片锅温要高,老片稍低。投叶量为嫩片25—50克,中等55—100克,老片不超过250克。炒制时用炒把将茶叶压至锅面,旋转与挑抛相结合,使茶温迅速上升,杀匀杀透。
炒制的程度,嫩叶三成干,老片四五成干为宜。烘焙,分毛火、小火、老火三道程序进行,要求又各不相同,温度要渐次升高。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是三次烘焙时间相隔较长,成叶水分较低,贮存时不易变化;二是使叶中的芬香物质与色泽滋味等有较长时间的向好的方向转化。毛火烘焙要用小火烘篮,而小火和老火烘焙则必须用大火烘篮。毛火烘焙,温度在100摄氏度上下,投叶量每篮3斤为宜,需薄摊勤翻。烘焙程度:嫩叶含水量10—12%,老叶9—11%。小火烘焙,在毛火烘焙后的下午或次日拉小火,摊叶量5—6斤,火温较毛火高,明火操作,可由俩人抬篮在“火摊子”上轮换上篮,每篮烘焙几秒后移开,每篮走烘40—50次,至九成干撤烘,摊凉装器,1—2天后拉老火。在拉老火前应将小火茶拣去黄片、漂叶、软条、茶梗、红筋、杂质等。然后进入拉老火阶段,此时,火温要较小火高而均匀,火摊子碳高35cm,直径2尺左右,高火而不宜有焰,每篮摊小火叶10斤左右,俩人抬烘60—70次。走烘次数为:嫩叶少,老片多;晴天少,雨天多。烘焙至茶叶表面起霜,手捻成粉末状时,即可乘热装入镀锌铁皮茶桶里,以满实为宜,然后密封,此时即为成品茶了。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