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初六嘴觖觖(莆仙方音)”(也有“初一艾,初二糕,初三螺,初四粽,初五划龙船”之说,大同小异)莆田民间流传着有关端午节的这样的顺口溜。从中足见莆田端午节习俗的内涵极其丰富,时间跨度长。端午节在莆仙民间是一个大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有过节,兴化方言称为“五日节”,也是全国端午持续时间最长的。
初一做糕吃糕,是祈望早田丰收,生活节节高。大米浸泡后磨成浆,加入适量的糖和酵母。发酵后,倒入瓷碗中,放入蒸笼蒸熟,待冷却后从碗中取出。碗糕由于膨胀会凸起高出碗面,上面裂成几瓣,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在笑。碗糕吃起来筋道、细嫩、鲜甜。
初二卷粽,既有祭祀龙神的含义,又有凭吊屈原的内容。莆田人包的粽子,以粽叶包糯米或者豆子以及蜜饯而成,用咸草或麻丝沿三个角扎牢,每五只为一摞,因为莆田粽子包着蜜饯所以不用蘸糖吃。
初三吃螺,莆田地处沿海,近海浅滩所产的小螺,形似麦粒,俗称“麦螺”。五月正是盛产麦螺的季节,颗粒又大又肥,味道好极了,而且清凉解毒,有益健康,因此家家户户都买来麦螺,煮熟剪尾,老幼吸吃,自得其乐。民间至今还流传美话,曰:“五月初三吸食麦螺,会增长脖子,医治短脖病。”
初四插艾,这一天清早,家家户户都在门窗上插艾草,是为了避邪。艾,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性寒温,叶子有香气,能驱蚊蝇,逐瘟神,禳病灾,保安康。市民还在大厅中张贴“钟馗”像,除鬼孽、保平安。据传说:唐朝钟馗学识深,武艺强,因为相貌丑陋,武举没有考中,自感无颜而撞死殿前的假山间,后来阴魂不散,夜夜溜闯殿院,太监洞察详情,禀报了唐明皇,皇上即命画工,绘画钟馗像,留在宫中除邪、护卫宫庭。
初五日,大地上的百草都散发出清香气味,沁人心脾。就连平日臭味难闻的“不伦栀”,到了午时也会清香扑鼻,甚至可以入药,治疗伤病。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到野外采集“午时草”(古时实为五味益身的青草药合成,叫五味草。)农村通常是将石榴连枝带叶、蛋草、枇杷叶、尖尾松柏枝叶、蕨类植物等几种青草捆在一起,还有大蒜、鸡蛋、鸭蛋,全部洗净,置于露天处“晒午时”,午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男女老少沐浴,用“午时草”擦身洗澡,以祈祛邪避灾。再以药草煮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药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时蛋”,能杀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时蛋能顶雷阵雨”,吃下可保六月间“打西北雨”不被淋湿而致“风气”。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