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3)

听风起2024-01-03

站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视野下研究草原文化,用大历史观认识看待草原文化,使草原文化上升到中华文化主源的层面,其“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产生出无法估量的时代活力。内蒙古每年上百个“文化论坛”专家云集,“思想草原”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和眼界,提升了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积极性,推动了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千年的草原文明史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内蒙古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了“九个一批”工程: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一批文化精品;开发一批文化人才;抢救保护一批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树立一批文艺团体;命名一批文化名城名乡;建成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围绕“九个一批”工程,各地纷纷出招,文化热如万马奔腾掠过千里草原。

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鄂尔多斯市东联集团从建筑房地产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2003年开始,累计投资3.8亿多元兴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营业额突破2500万元。集团成立的天骄艺术团,精心排练大型民族歌舞《圣地古韵》、《永远的成吉思汗》,累计演出1600余场。投资3000万元拍摄历史题材电视剧《秦直道》。东方路桥集团在呼和浩特市投资4.5亿元建设的蒙古风情园,是集蒙古族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特大型旅游景区。

深化艺术团体改革。内蒙古杂技团,1960年成立,曾一度陷于困境,欠债334万元。近年来,该团实行聘任制和签约制,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拓演出市场。自2000年以来,该团曾先后出国演出30余次,所到国家近20个,所到城市300多个,演出场次4000余场,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目前,全区直属59家文化事业单位有43家程度不同地进行了内部机制改革。

文化保护和传承有序开展。2005年,蒙古族长调艺术被评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内蒙古和蒙古国首次联合申遗,开创了不同国家、跨境民族、同质文化联合申报的成功范例。也是在这一年,内蒙古把每年的9月6日设立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全区被文化部命名“民间艺术之乡”10个,自治区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31个。目前内蒙古正在积极申报呼麦、元上都游牧文化区为世界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