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世界的菊科植物多达2.5万-3万种,园艺菊的形态和颜色极尽妖娆。相比它的风姿,中国人对它的味觉记忆还要早。
菊花入馔的风俗源起很早,战国时“秋菊之落英”就曾是屈原餐桌上的美食。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菊,服之能轻身耐老”。汉宫里,每到九月九人们都会做“长寿酒”,把盛开的菊花连同茎叶一起采下来,和粮食、酒曲按比例混合、封存,来年重阳就成了一坛菊香四溢的佳酿。晋代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把带着露水的菊花采摘下来泡酒喝,“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宋代苏东坡则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还有一道别致的美食——“白菊乌鸡涮红锅”,被记载在慈禧私生活实录《御香缥缈录》里:用铜火锅盛鸡汤或肉汤,以急火烧沸,再投入肉片,并杂以白菊花瓣。菊花瓣肉厚绵软、气味清香,鲜食清新爽口,焖、蒸、煮、炒、烧、拌也都有可人之处。
品尝鲜菊要讲究“非时不食”,而菊花茶却能随取随有。干燥的秋冬,泡一杯清肝明目的菊花茶是当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身心给养。看着干花在开水中打着旋儿慢慢舒展,一只玻璃杯就是一道风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疗效,非常适合电脑手机族饮用。若配以枸杞,既能中和菊花寒气,还能增强明目功效。需要提醒的是,不管何种菊花,都不易常饮,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或不喝。
注
在无锡之西,有一道起伏蜿蜓的青嶂,这就是惠山。南朝称历山,相传舜帝曾躬耕于此山。山有九陇,俗谓九龙山。《吴地纪》中称“华山”。据《蠡溪笔记》载,晋代开山禅师,西域僧人慧照,来到此山,常与名士交往,名气很大。后来人们便用慧照的名字命山,称慧山。慧惠相通,惠山之名由此而来。
惠山属于天目山之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最高峰为三茅峰,海拔328.98米,周围约20公里。清帝乾隆南巡江南到了无锡,题诗誉之“江南第一山,非惠山莫属”。
锡山高74.3米,为无锡主山,惠山之东峰。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