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上岬弯相连,长达500多公里,早在春秋时代这里便大兴渔盐之利,而今已成为全国渔业第一市(县级)。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谷雨节,作为渔民的传统节日,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谷雨,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4月19、20日或21日。因为气候关系,每年此时我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桃花盛开,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息了一冬的渔民开始整网打渔。为了预祝丰收,最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这一天,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并举行盛大的仪式,成为渔家的狂欢节。
过谷雨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将此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以其洗浴,可避凶免祸。洗浴之后,或跳舞,或射猎,或钓鱼,尽情欢庆万物更新,而荣成的谷雨节则更富地方特色。追溯它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当时落后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式,使渔民迷信自然力,他们认为万物有神灵主管,福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产生了海神(龙王、海神娘娘)的传说,并由此扩展到打鱼用具诸如渔船、网具等,在渔民眼中这些日常生产资料各有神灵,为了祈求这些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涯一帆风顺、鱼虾满仓,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向众神献祭,进而形成了谷雨节。
所谓海神,是先民在对海域的接触认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力的崇拜。据《山海经》载,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中国的四方都是大海,传说北海之神叫禺强,他“黑身,手足乘两龙”。这其实就是后世传说的东海龙王的雏形。荣成向来僻处海隅,地瘠民贫,居民大多数靠捕鱼为生,海上风波无常,渔民的安全没有保障,因而他们对“神”的依赖度很强。从一开始的“北海之神”,以后又相继出现了众多的区域性神抵。
在唐代,荣成渔民信奉赤山明神,它是今石岛一带的保护神。据日本国《雍州府志》记载,赤山明神后随圆仁法师东渡日本了,它不但能保佑海上平安,而且还守护着皇宫的安全,可谓法力无边。另据清代成书的《废铎呓》一书记载,今荣成上庄镇的黄华山上旧有黄华庙,庙内祀奉的黄华大王是护佑千步港一带海域的海神。而在成山头一带,海上人家更信奉始皇帝,据《废铎呓》记载:“凡闽、广巨船至,止则登山焚香祈佑,称之曰始皇老爷”。
民间古老相传,因为秦始皇曾不远万里,两度巡幸成山头,当地百姓备感荣耀,遂于始皇行官遗址上兴建始皇庙,明正德七年(1512年),毁于刘六等农民起义军,其后再建。但秦始皇真正受渔民信赖还是自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起。那一年,一艘江南货船北上,在成山头附近沉没,只有账房先生徐复昌一人幸免。据徐声称,他是被始皇庙里发出的一丝白光指引才上岸的。自此,始皇名声大振,徐复昌回江南化缘3年,来此重修始皇庙,并在此出家,法号本初,终其一生到处宣传始皇的神力无边,至此,一代帝王演变成一方海神。另外,当时在荣成占据一方海域称神的还有一个乡土性神祗——李龙爷,据说它在荣成出生,后来跑到东北,每年回家乡一次,有不少渔民信奉它。
由于对海神娘娘的信仰由南北渐,后来荣成沿海普遍建起了天后宫,海上出现了龙王、海神娘娘、始皇帝三神并立的新格局。于是,万千渔民纷纷把自己的身家幸福寄托于对这三者的信仰和崇拜之上,谷雨节,成了人们表达虔诚,祈求庇佑的公共节日。
海神传说在各个海域有不同的侧重,各地渔民信仰的神祗也不尽相同,便因此导致了不同海域的渔民祭拜对象的不同。在荣成,同我国大多数沿海地区一样,对龙王、海神娘娘的信仰较为普遍,但是龙须岛、成山头一带还同时信仰秦始皇。
每年谷雨这天,渔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至海神庙、大海边或者街头巷尾,欢庆节日。据曾在石岛天后宫做过道士的徐元直老人(荣成市崖头镇小迟家村人)回忆,节日这一天,天后官里一早就要把神殿、庭院、戏楼等处打扫干净,并把天后殿里的“锏瓜钺斧朝天镫”等等锡制仪仗搬出来,除去平时套着的丝织套子,擦得锃明瓦亮,然后,再把殿里的布幔、匾额摆布整齐。到时候,渔民们手捧肩挑着猪羊香烛等供品来到这里,道士们点燃当地商家或渔行老板捐献的烟花鞭炮,殿上钟磐齐鸣,众道士低眉颔首,诵读经文,香烟弥漫之中,人们顶礼膜拜,说不出的庄严神秘,道不尽的专注虔诚。
前来进香的人有本地的渔民,也有许多外地行舟路过的海客。但是不论南北东西,他们都可归于两大类:许愿的和还愿的。许愿者焚香舞拜后,俯首在地,嘴里喃喃地向海神倾诉心愿;还愿的上过香后,则取来去年许下的供品,燃放鞭炮,在伞盖旗幔的拥簇下大肆张扬。据说曾有一位南方渔民一次许下6对旗杆的大愿,第二年谷雨,他用一条大船专门从南方把它们拉来。那一天,天后宫中人山人海,6对约10丈高的旗秆左右排列,12面杏黄大旗迎风飘扬,斗大的“天后圣母”字样高耸入云,无数信士翘首凝眸,心悦诚服。
这一天,也有到海边就近在沙滩上、渔船旁烧纸焚香,面海膜拜海龙王的,他们多是离大庙较远的渔民。而在石岛、俚岛等大码头,节日活动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延续时间长。除了庙里的活动以外,大街小巷,挤满了踩高跷、舞龙、耍狮子的人群,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
祭拜仪式的高潮在晚上。入夜,各个海口灯火通明。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仪式的规模类似于佛教的盂兰盆会。放海灯前,于宽敞处设置巨形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同时向海里抛施舍----预先蒸好的小馒头。深夜,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人们聚集在海边放焰火,抛施舍。施舍是米饭、馒头等;焰火是自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花药制成,俗称泥墩子。放焰火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进海里。此时,海上灯火一片,随浪起伏,非常壮观。以后的几天,各村都要组织唱大戏,白天唱,晚上唱,最多的连续唱四五天,整个渔乡,沉浸在狂欢之中。
在龙须岛、成山头一带,仪式大体相似,只是多了祭祀秦始皇的节目。秦始皇本是千古一帝,当地渔民世代相传,逐渐把他说成了主管一方海事的神灵,因此对他的祭祀除了沿袭臣民对君主的那一套外,再加上一种对神的虔诚,故而这里的祭拜活动在气氛上就显得尤为隆重。至于形式上的东西,反倒与别处相差无几。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