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壮族“灯酒节”在先秦时早已出现,到唐朝时已于民间广为流传,从刻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宗庙嘉存,世世相习”中可见这一世代沿袭的民族传统壮族灯酒节祭祀盛行的区域仅偏于广西环大明山一带。壮族“灯酒节”,即“丁酒节”它是远古义系社会的产物。
上林县有六成以上的乡镇都举行“灯酒节”,以巷贤镇、白圩镇和西燕镇“灯酒节”仪式感最强,场面最热闹,文化味最浓。
据了解,“灯酒”用壮文写就是“daeng couj”,连着读就是“daengjcouj”,当地壮族民众认为,家里添男丁是家族的荣耀,“灯”与“丁”在壮语中发音相近,后将其引申为“灯”,而“酒”历来是壮乡农村节庆祭祀必不可少的东西,由此逐渐形成了当地人传统节日“灯酒节”。
上林古壮语“灯”与“丁”同音,“灯”有“光亮”“照这前程”之意,故而即使后来“灯”与“丁”读音上发生了变化,上林人仍遵古而含之。
“丁”在古代传指男丁,壮族“灯酒节”也就是“男丁的节日”。壮族“灯酒节”是一年中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它与春节仅隔十天,是夏历一年中的第二个十日里的第一日,即正月十一日,这天天一亮,上年新生头胎男儿家长便献上公羊一头(或猪头一个),猪肉两斤,甜酒一罐,以及粽耙、米花、糕饼等物,二孩以上的可将羊换成猪头或奄鸡送到指定地点,社头便组织杀猪宰羊烹鸡煮饭,而后组织本社(一般小村、一村一社坛,大村一村按地段划分为几个社坛)人员,按传统“三献礼”唱祝辞的仪式举行隆重祭祀活动。
祭祀目的有二,一是祈求土地社稷神灵保境安康护民,保境内风调雨顺,人财六畜兴旺,二是新丁家人拜谢社稷社王赐福添丁添口。
祭祀礼毕,社头将羊头及羊后身一甲(献鸡的将一只鸡腿)退给新丁,用以供奉祖先,而后全社会餐。一般会餐前还集中由头人讲话,内容一般有五,一为再次公布新丁名单,注入新丁簿中;二是公布本节收支帐目;三是公布来年灯酒轮值掌簿人名单;四是总结本社一年来情况,鼓励大家再接再励,共同奋发向上;五是作出修桥补路兴办公益事业的建议和决定,随后进餐共饮。
席罢由主持人组织敲锣打鼓慰问祝贺新丁,给新丁发红包,祝新丁健康成长,聪明成才。而后敲锣打鼓将新丁簿送到新掌簿人的家中上香供奉。
解放以后,部分地方也允许妇女参加壮族灯酒节祭祀和聚餐活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部分村庄也吸收新生女婴为“新丁”称为“女丁”,共同列入新丁名册,一起举行祭祀活动。次日,即正月十二日,新丁户举行散羊头仪式,即请外公外婆和兄弟姐妹等至亲前来庆贺杀鸡杀鸭,共同分享上一天祭祀社坛退分回来的羊头、羊肉等物。非新丁户即集中进行修桥补路等公益活动。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