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地处秦巴之间,汉水由西向东穿境而过。素以山清水秀而著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里的人文习俗特点既有秦风亦有楚韵,在众多的人口当中,当地土著先民的后裔极少,湖广、江南一带的历代移民居多。他们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把故土的民间文化习俗带到了这里。外来文化和当地的文化长期交流、互学互补,给这里的民间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就拿一 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民间玩灯时必不可少的耍狮子舞龙来说,这里的玩法和讲究就和外地大不相同,极富神奇的色彩。
狮子和龙在石泉民间过去被人们尊为神物,是具有灵性和神力的吉祥之物,具有避邪镇妖的特异功能。在春节期间所玩的狮子龙灯所代表的更不是一般普通的狮子和龙,狮子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座下的神狮,龙是东海龙君。春节玩灯时,必须将事先扎制好的狮子送到当地观音寺请高僧为狮子诵经,名曰开光。只有开光后的狮子才会具有灵性。而扎制龙灯时,就更有讲究,第一年扎制的龙,类型必须是青色,不留须;第二年为青黄色,留短须;第三年扎制的龙必须是黄色,留长须,视为老龙。玩灯前,先将龙灯送往汉江边,请高僧为龙做“道场”,谓之“请龙”。第三年扎制的老龙,春节玩毕后,须把龙体送往汉江边火化,谓之“送龙归天”。狮子的扎制非常讲究,先用竹篾制作成狮头形状,糊上白纸彩绘而成。狮头有九个突出的大包,一般为绿色,再用金银线条勾画出轮廓,眼似铜铃,口如血盆,威风无比。狮身则用竹篾捆绑成十二节脊骨,再披上用蓑草、麻或棕叶精细编织而成的狮皮,和狮头连在一起,威风八面而憨态实足的狮子就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了。
龙灯分为绸龙和火龙两种。龙体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龙头用竹篾编架,糊纸再彩绘,身、耳、口、鼻,轮廓分明,形象生动传神。龙身长短不一,有十三节、十一节、九节不等,每节用竹篾捆绑成椭圆型骨架,下安木棒为柄。(火龙则每节内装有点亮的装置,如插放特制的灯捻等),龙尾则编绘成鱼尾形状,画有鳞甲。然后将头、身、尾三部分用绳子连接起来。最后在龙骨架上披上一条画有龙鳞、两边镶有锯齿状边沿的“龙衣”,一条腾云驾雾的“神龙”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绸龙在白天玩,火龙则在晚上玩。
石泉玩狮子、龙灯的讲究颇多,舞狮和舞龙的艺人事前均项系红巾(红绸或红布条均可)以示和其它民间社火的区别。若遇有人家设宴招待玩灯的艺人,系红巾者方可坐入上席,被主人敬为上宾。当狮子龙灯出灯上街时,所到之处,彩莲船、竹马、腰鼓等其它社火均需让道回避,不得和狮子、龙灯相撞。否则,狮子、龙灯长驱穿行,横冲直闯,若造成对方人员伤亡,连官府也不得追究其责任。可见狮子、龙灯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显赫。
石泉玩狮子讲究“烧花”。这种“花”是用硝、生铁末、柳木炭等原料配制成药,装入竹筒、棕筒或纸筒中,中心有一根火药捻。当晚上狮子到来时,主人家便鸣炮迎接,狮子逐随着热烈的锣鼓点摇头摆尾舞动起来。首先打场子,“拜四方”,请观众让出舞狮子的场地,然后围观的群众手持“花筒”,燃放起来,对着狮子“烧”;“花”烧得越旺,锣鼓敲得越紧,狮子也舞得越欢,在火光冲天,烟雾腾腾之中,狮子翻腾跳跃,充分表现雄狮“勇猛威武”的习 性。有时花也可能把狮皮烧燃,但不管有多危险,玩狮人都不得把狮皮弃在主人家大门口,否则会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事,主人家必遭横祸,玩狮人犯了耍狮子的大忌,主人是不会答应的。
玩狮子通常是在大街场院宽敞地带,但也有一些妇女久不生育的人家把狮子象迎接神灵一样请到家里去玩的。狮子进了家门,先拜过家神,后迅即跳上床。在床上连连打滚翻腾,主人家适时拿出红包表示感谢。据说,狮子在床上打滚后,主妇不久即可怀孕。也有一些小孩常常闹病的人家,此时趁机把多病的小孩抱来从狮子口中送入,再由腹中接出,小孩即可四季平安,祛病强身。也有一些人趁人不注意,偷偷剪下一些狮须带回家中,据说此须亦能治病。这些都是过去的习俗,现在已经消失了。
狮子的表演技巧花样繁多,主要是表演狮子的生活习性。在锣鼓声中狮子摇头摆尾,做舔毛、搔痒、抖毛、俯卧、打滚、耍赖、抢绣球、大喘气等动作,这是常见的基本动作。也有些让狮子拆字、猜谜、上高台、天鹅抱蛋等玩法则在表现玩狮人的高难技巧和智力测验上做文章。更有甚者是在高架上用线吊一红包,让狮子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设法摘取,舞狮头的艺人设法踩到玩狮尾艺人的肩上,俩人互相配合,站立起来,跳跃摘取,能摘下来,红包就作为主人的奖赏给了玩狮人。若俩人配合不好,也可能人仰马翻,引起哄堂大笑。还有一种玩法叫“葡萄架”,是用高杆搭成的四方架子,架上布满火炮、花筒和用硫磺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葡萄”状物。狮子进入架内,主人迅即点燃架上火炮,炮响花燃,架上的“葡萄”遇火熔化,硫磺下滴。在锣鼓声中,狮子跳跃躲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硫磺水烫伤。这是一种难度极高的玩法。
石泉玩龙也有很多忌讳,千万马虎不得,否则将出现极不愉快的事情。如龙灯进了主人家的院子,不得摇头摆尾,只可平静地穿行或绕圆场,以示祥和。若有摇头摆尾的举动,将被视为“龙”在兴风作浪,对主人家将造成极大危害,是不吉利的象征。舞龙灯讲究也很多,比如青龙和黄龙相遇,青龙的龙头不得高过黄龙的龙头,并应主动为黄龙让道,否则便是“以小犯上”、“大逆不道”,将受到责罚。据一位当过灯会会首的权威人士回忆说,石泉在解放前一次玩龙灯,一家青龙和另一家的黄龙相遇,舞青龙者多是一伙年轻气盛之徒,仗着人多势众,不但不给黄龙让道,还把龙头有意举得高过黄龙龙头。为此,两家大打出手,双方均有伤者,后经多方调解,直到舞青龙者赔礼道歉方才作罢。
石泉把龙视为神物。火龙的龙头和龙尾所点的捻子常被人以高价求购,据说此物不但可以治百病,还有催生的功能。龙须亦有此奇效。这是传说,无人考证。
尤腾狮舞尽神奇,石泉春节玩灯,尤以狮子龙灯最为热闹,气势宏大,气魄非凡。狮子龙灯出灯前,常以报马先行,三次向群众通报出灯路线,所在方位。狮子龙灯所到之处,黄烟开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焰火通明,场景十分壮观。从正月初二一直玩到正月十六日才收灯。正月十六玩的龙灯叫“扫街龙”,意“龙”去矣。
石泉人春节玩狮子龙灯的盛况,至今仍有不少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